上海11日空气质量重度污染 预报精度有待突破
东方网12月12日消息:要准确预报一次突如其来的空气重污染过程,特别是污染物浓度的极限,仍缺乏高精度的有效办法。上海昨天的空气质量冲至重度污染,空气质量预报对此并无提示,前天晚间的预报认为,昨天上海的空气质量最多轻度污染。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大气环境监测室副主任王茜告诉记者,每次要出现重污染天气,预报员都很难睡好觉,恨不得每隔1小时就起床看数据,研判污染走向。她坦言,在努力做好预报的同时,也希望大家能理解空气质量预报之难。
市环境监测中心是上海空气质量预报的主要牵头机构。预报员除了仰仗学识和经验,主要助手是一组高性能计算机。每晚,计算机会导入最新气象数据和全国的污染排放情况,模拟出今后几天的空气质量——这有些像解方程。但这是一个太复杂的方程,超级计算机不得不连夜工作十几个小时,才能在第二天邻近中午时给出结果。
准确地说,预报会用到三种模型,最终摆在预报员面前的是三个解,他将据此作判断。很多时候,三个解大相径庭,这就对预报员提出了很大挑战。虽然上海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空气质量预报试点,但迄今也就十年,人才、数据、经验的积累都不够。其实,何止是人,计算机也是如此——预报用到的国际主流模型,成熟度也远不及气象预报。
在这种情况下,中、美、日等国的空气质量预报员交流时,大家公认,对于短时突发重污染,全世界都缺乏特别好的预报办法。
王茜说,为提高预报质量,预报员除了努力,还取决于几个方面:天气、数据、计算能力。
上海冬季常见“短平快污染”,这有别于华北那种持续、稳定的污染状态,昨天就是一例:早上6点,空气质量指数(AQI)还是近乎于优的52;但受区域污染输送影响,此后一路走高,到11点已突破200,但到晚上8点,又回落到40。如此快速的变化,三个计算机模型都没算出来。
数据方面,长三角之外地区的污染排放,上海还拿不到足够精细的数据。况且,由于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污染源不时变动,但大气污染监测手段目前还主要局限于地面,缺乏三维立体组网的精密探空数据支撑,区域污染输送的预测精度得不到保证。
此外,目前的计算机,做一遍预报模拟需十几个小时,如果计算速度上不去,反应速度、计算精度都会被拖累。
十年前,上海还只能粗略预报全天空气状况的均值,现在却已率先做到按上午、下午、夜间做分时预报,并通过短临预报、污染提醒等机制,及时引导公众防护突然污染。
据了解,随着软硬件条件的改善,“十三五”期间,上海空气质量预报的精度和提前量可能有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