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教师要育人必须先正己 

18.09.2014  20:08

    教师尽到教书育人之责,不仅要重视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师德的育人意义。日前,沪上一批知名教授、教育专家会聚华东师范大学,研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师德建设。

  华东师大教授齐卫平提出:当下,师德承载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递功能。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是教师履行教书育人职责的重中之重。育人先要正己,己正才能育人,教师要尽到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之责,首先必须树自己之德,立自己之人。

   功利主义影响校园

  教师有着“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美誉,然而近年来在国内,关于教师这个职业的一些负面新闻不断曝光,引发人们对师德问题的关注。华东师大教授闫光才认为,关于师德问题的产生,既要考虑个人修养层面,又要考虑环境与制度。现实情况是,社会上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已经渗透到校园,并对部分教师产生不良影响;与此同时,许多年轻教师面临着高房价、低收入的巨大生活压力。在此背景下,我们在要求教师加强道德自觉建设的同时,也要反思我们目前有关制度与政策设计的价值取向及其效应,在政策上做出相应调整。

   身正才能言传身教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于漪老师回忆了印象深刻的几次教师节,从教育经费紧张得一个老师只能发两支粉笔,到如今教育事业已经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孩子们“有学上”的梦想都得到了实现。作为一名教师,她表示,教师首先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理想意志,外化为自觉行动。只有自己成为堂堂正正的、有理想、有文化、有追求、有底蕴的人,才能对学生言传身教,共创美好未来。

  上好课是基本要求

上海市教育功臣、华东政法大学刘宪权教授阐述了对于好老师的理解:首先,重视本科教育的高校教师才是好老师。其次,把课上好是一名好老师的基本要求。只有不断地完善教学内容、夯实专业知识,及时把握学科的最新发展,在更高的层次上安排和设计教学内容,才能把课上好、吸引学生。最后,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道德的典范,甘为人师、慎为人师才是一名好老师的立人之源。 阅读原文

来源| 新民晚报  文字| 记者 张炯强  编辑| 戴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