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与比较文学国际学会双年会在复旦大学举办

25.06.2015  12:15

2015年6月18日,中国文学与比较文学国际学会双年会在复旦大学拉开帷幕,本次年会的主题为“旅行的文本、影像与媒介”,由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吴盛青教授、复旦大学中文系陈引驰教授联合发起,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主办,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联合协办。

开幕式上,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承功教授致辞表示,近代以来,随着中国和西方文明的接触,新的文学传统又开始形成,文明相遇带来的冲击,翻译文学的大量出现,引进来、走出去,相互借鉴,造就了中国文学的又一个丰收期,此次大会以“旅行”为主题,正是强调了中国与西方文明的接触,互相借鉴、相互激发之意。随后,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主任金光耀教授、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主任陈引驰教授、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吴盛青教授先后做开幕致辞,向海内外的参会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

此次会议共有来自不同国籍和专业背景的学者共150余名参加,在会议期间积极发言、交流,与此同时,学会发起人也联合复旦中文讲坛举办了数场由国际知名学者、翻译家参与的系列讲座,规模空前,内容广博。这不仅是中国文学与比较文学国际学会的一次盛事,更是一场跨领域、跨地域、跨国界的学术盛宴。

此次双年会为期3天,共33场发言,分3个会场同时展开主题发言与交流。每场发言主题由组织者拟题发起,参会者结合自己的研究提交论文,经过筛选后,最终确立了如“近代知识转型、乌托邦想象”、“文本旅行:翻译、影响、僭用”、“前现代至当代的中国图像媒介”(Chinese Mediascapes: Premodern to Contemporary)等33场讨论组。这些讨论组的研究议题涵盖了自前现代至当代以来的文学、文化研究范围,囊括了小说史与现代性、文本的旅行与翻译流通、视觉神话与公共性构建等文学研究及诸多跨学科研究领域的众多问题,涉及文本研究、影像研究和技术媒介等多层次,在兼容并包的主题探究中也保持了研究的深度与前瞻性。来自美国莱斯大学的钱南秀等资深教授及众多年轻学者和在校研究生发表讨论,分享学术心得,在沟通中扩大了研究视野。大会在三日的大会分场发言外,还邀请了国际中国文学、比较文学领域内的专家,自6月17日起已陆续以讲座、讲坛形式展开一系列专题活动,丰富此次双年会内容的同时,也取得了更热烈的反响。

17日下午的两场讲座分别由奚密教授和史华罗(Paolo Santangelo)教授主讲。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奚密教授的讲座题为“夏宇和噪音诗学”,解读了诗人夏宇的诗集《粉红色噪音》中使用的拼贴和电脑翻译的实验行为,阐释了其作为噪音的诗歌理念,即干扰阅读的“视觉噪音”,并分析了夏宇在驾驭科技以供写作的艺术创造性。罗马第一大学的史华罗教授(Paolo Santangelo)则从比较的视角对身体的文化建构和情感评估展开探讨。17日晚,由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康奈尔比较人文研究中心和复新传媒·纪录工坊联合主办的纪录片放映活动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学楼202会议室举行,播放了第51届台湾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导演周浩的最新纪录片力作《书记》,并邀请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张英进教授、华盛顿大学柏右铭(Yomi Braester)教授和杜克大学罗鹏教授出席并展开座谈。

18日下午,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王德威教授开展题为“现代中国‘文论’:一个比较文学的观点”主题讲座,针对比较文学研究的现状,提醒学者们在运用西方文学理论进行文学批评实践时,仍有需要寻找到新的资源和系统。他提出,其中一个尝试是中国传统的“文论”仍然可以被利用,证据就是在整个20世纪,文论依然存在于中国文学、文化术语以及实践之中,从传统到现代对话旅行的角度阐释了本次大会的主题。19日下午,香港城市大学张隆溪教授以“翻译与世界文学”为题,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强调了世界文学研究中翻译的重要性,打破欧洲中心主义的偏见和局限,并且针对目前学界中的一些批判如欧洲阿普特尔的“不可译性”从哲学和宗教意义上作出回应,重新肯定了文学表达的独特性。

17日晚,“翻译作为技艺以及全球市场中的中国文学”专题讨论会邀请来自国内外翻译事业的学者、专家和编辑展开座谈,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胡志德教授主持本次讨论会。复旦大学文学翻译研究中心主任戴从容教授介绍了在翻译文本中遇到的问题,Brill学术出版社代表姜琴女士介绍了所属出版社国内外学术书籍的翻译及出版情况,翻译家顾爱玲(Eleanor Goodman)和莫楷(Canaan Morse)分别就各自的诗歌翻译作品,从具体的文本技巧上分享经验,旧金山大学凌静怡(Andrea Lingenfelter)教授以及99读书人文学编辑彭伦分别与大家分享交流了各自在翻译和出版中积累的经验,并与台下观众积极进行互动。

20日下午,“概念、方法与展望:中国文学与视觉文化研究”圆桌讨论暨闭幕式在复旦大学光华东辅楼102会议室举办。圆桌讨论由吴盛青、陈引驰主持,邀请了陈思和教授、卫斯理大学宋美龄荣誉教授魏爱莲(Ellen Widmer)教授、香港城市大学张隆溪教授、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奚密教授、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张英进教授、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鲁晓鹏教授出席并展开座谈。学者们依次发言交流经验与心得,提出了一些概念上的困惑带来的文学危机,强调了学科中研究方法的重要性,为国内、国际相关领域的文学和影视研究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借鉴,也为本次大会划下圆满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