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义务教育全面质量和均衡水平呈逐年上升态势
2011年,本市推出了以关注学生健康成长为核心价值追求、基于课程标准的“绿色指标”,并组织了三轮综合评价实践。2015年、2016年将分别针对初中、小学开展“绿色指标”综合评价。
2014年,经科学抽样,全市17个区县共有317所小学、237所初中(一贯制学校按小学、初中分别计数)参加。全市实有21800名四年级学生参加小学语文、数学学科测试与背景问卷调查;33265名九年级学生参加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学科测试与问卷调查;995名校长(含分管教学副校长)、7285名教师分别参加了校长和教师问卷调查。测评工具严格基于上海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施测严格按照国家考试的规范进行,测评工具各项指标均达到有关要求。
数据显示:三年来本市义务教育呈现了优质、均衡发展的良好局面。2014年全市四年级学生达到语文、数学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比例均为99%,九年级学生达到语文、数学、英语、科学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比例分别为94%、91%、89%、88%,与2011的标准达成度基本相当,处于较高的水平。城乡学校学业成绩差异总体呈现缩小趋势,小学语文学科学业成绩达标率上的城乡差距比2011年缩小了3个百分点,初中语文、英语、科学学科学业成绩达标率上的城乡差距比2011年分别缩小了约11个、4个和7个百分点。
数据同时显示:三年来学生道德意识较强,体质健康达标率有所提升。2014年,本市通过问卷对学生行为规范中的热爱祖国、尊重、诚信、遵守公德、责任、关怀、公平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发现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意愿、社会诚信、爱护公共环境、维护公共秩序等方面的意识较强。如有去敬老院服务的机会时,表示“会”和“有时会”参加的四年级学生比例为93%;九年级学生的这一比例为85%。2014年小学生、初中生体质健康达标率分别为95.2%和94.1%,分别比2011年提高3个和8个百分点。
数据也揭示出,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学习动机等因素也在不断改善。学生学习自信心明显提升,学习自信心较强的四、九年级学生占比比2011年提高30个和26个百分点,内部学习动机较强的四、九年级学生占比分别比2011年提高30个和23个百分点,对学校认同度较高的四、九年级学生比例分别比2011年提高15个和1个百分点。90%以上的学生都喜欢自己的学校,90%以上的学生都很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
三年来,小学生课业负担有所好转,但中小学减负依然任重道远。小学生的睡眠时间略有好转,四年级学生每天睡眠时间达到9小时及以上的比例比2011年提高5个百分点;初中生的睡眠时间有待进一步保障,达到8小时及以上的学生比例约为12%(与2011年基本持平)。四年级学生校内作业时间在1小时以内的比例与2011年持平(49%),九年级学生作业时间在2小时及以内的比例比2011年提高2个百分点。
三年来,教师、校长的专业素养有所提高,师生关系得到改善。对语文、数学学科师生关系评价较高的四年级学生占比分别比2011年提高32个和42个百分点,对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学科师生关系评价较高的九年级学生占比分别比2011年提高48个、49个、49个和63个百分点,96.9%的四年级学生和90.8%的九年级学生认为学校老师关心每一位学生,96.7%的四年级学生、93%的九年级学生认为老师能公平地对待自己。教师教学方式有明显进步,比较注重互动教学,鼓励学生探究发展,对教师教学方式评价较高的四、九年级学生占比分别比2011年提高23个和24个百分点,93%的四、九年级学生都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能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及时回应,81%的学生反映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老师都鼓励学生思考和提问。教师在教学方面的被认同度有显著提高,体现出上海中小学教师专业水平的整体提升。学校课程建设与实施等能力得到提高,对学校课程领导力评价较高的小学、初中教师占比分别比2011年提高28个和34个百分点,95.8%的小学教师、87.4%的初中教师认为学校很重视拓展型和探究型课程建设;95.7%的小学教师、82.9%的初中教师报告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参加校外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95.2%的小学教师和78.3%初中教师反映学校很关注学生在学校里是否学得开心、愉快。
从相关性看,无论四年级还是九年级学生,内部学习动机、师生关系、教师教学方式、课程建设等因素均对学生学业成绩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睡眠时间不足等因素均对学业成绩产生不利影响。
当然,数据也显示,本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科学发展还有一些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比如初中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学习动机等问题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教师的分层教学、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频率和能力有待加强。
针对“绿色指标”评价结果,本市部分区和学校已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实施了改进措施。如杨浦区在每次拿到“绿色指标”报告后,都借助于专业力量,分析形成杨浦区“绿色指标”学段与学科分析报告,提出区域进一步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计划;该区还专门开展全样本的学生学业负担调查和初中教师教学评价能力调查,指导减负和教师专业发展工作,主动承担的“指向创新素养培育的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与评价机制的研究”项目研究也取得阶段性成果。嘉定区迎园中学把师生关系和谐作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实施基于绿色学业质量观的学校教师评价与成长机制变革研究和迎园中学教育质量综合分析和保障体系建设项目,以建立和谐积极的师生关系为切入口,全面推广绿色评价的理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促进了学校质量的提升。奉贤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实验小学面对“绿色指标”评价结果中学习压力较大的问题,组织开展校本化的学习压力调查,并从课堂教学、作业、考试、心理健康、家长指导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形成了学校制度化的减轻学习压力的举措,经过家校的共同努力,学生的学习压力得到一定减轻。
市教委强调:“绿色指标”是上海基础教育领域的一项低利害而又非常重要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不和学生升学挂钩,不与学校评优评先、校长和教师绩效考核挂钩,反映义务教育的全面质量、均衡水平和学科发展状况,为教育决策、教学研究和学校教学的改进和提高提供实证数据支撑。“绿色指标”综合评价本身不是目的,而在于科学地实施改进,市教委要求各区县针对2014年度“绿色指标”评价结果,拿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市级层面举行改进方案论证和交流会,促进各区县有针对性地实施改进行动,同时明确区域改进的重点在于缩小城乡(区域)、学校之间的差距,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学校改进的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动力,控制好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课业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