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重要活动】
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到复旦大学调研科研工作
省部共建高品质特殊钢冶金与制备国家重点实验室揭牌
【工作调研】
市教委副主任贾炜调研黄浦、长宁教育行政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
【职业教育】
徐汇区教育局加强资源整合加快推进职业教育转型发展
【体教结合】
普陀区推进体教结合和学校体育工作
【招生考试】
2015年“三校生”高考顺利结束
民办中小学招生面谈工作结束
【思政工作】
复旦发布“当代青年眼中的中国经济”专题研究报告
【重要活动】
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到复旦大学调研科研工作 5月8日,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到复旦大学调研科研工作。曹健林先后调研了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光源与照明工程系、材料科学系光纤研究中心等,听取了智慧照明研究院筹建方案和光纤中心建设情况。曹健林对研究院和光纤中心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积极发展智慧照明,实现照明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是复旦电光源这一传统优势学科在新时期再创辉煌的历史机遇。结合复旦大学的学科优势,复旦的智慧照明应深度分析其优势所在,发挥大学应有的作用,重点聚焦有挑战性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
曹健林强调,要把重点聚焦在照明产业的后端,注重照明学科与其他学科、照明技术与其他技术的交叉融合,通过复旦智慧照明研究院建设,为工程应用领域提供共性的理论基础,解决关键性问题,同时积极探索相关领域人才培养新机制,更好地服务国家在航空航海等领域的重大工程需求。(复旦)
省部共建高品质特殊钢冶金与制备国家重点实验室揭牌 5月4日,省部共建高品质特殊钢冶金与制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上海大学揭牌。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徐匡迪,国家钢铁研究总院院长干勇等出席仪式,市科委副主任陈杰出席会议并讲话。
该国家重点实验室将依托上海大学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的优势,围绕上海及长三角地区高端装备制造业对高品质特殊钢的重大需求,针对冶金熔体微结构物性与冶金反应机理、电磁场在特殊钢冶金与材料制备中的应用、金属凝固理论与组织调控、高品质特殊钢成分设计及组织性能调控、面向特殊钢需求的冶金资源综合利用等五个方向,开展原创性、前瞻性、基础性及相关应用性研究,建立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高品质特殊钢冶金与制备领域的创新研究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上海大学)
【工作调研】
市教委副主任贾炜调研黄浦、长宁教育行政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 5月6日,市教委副主任贾炜到黄浦、长宁调研指导教育行政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
黄浦区教育局介绍和演示了网上办公平台、区教育数据中心系统平台、校园安全监控平台等教育管理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情况。该平台建设侧重应用实际、强调标准建设、关注数据分析,并对产生的各类业务数据开展综合分析和深度挖掘,以有效支持教育行政管理决策。贾炜对黄浦区教育数据中心系统平台建设工作的建设策略和实施方案表示认可,并希望黄浦区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更好地推进教育行政管理工作。
长宁区介绍了教育行政管理信息化平台的构架、数据支撑、“议决行督评”行政管理整体设计、视频系统等方面的建设情况,该平台体现了“多快好省”的特点,“多”,多功能有效集成,多终端便捷使用;“快”,即时传送信息,实时把握进程;“省”,职责明流程清,省时省力省心;“好”,促进工作作风转变,有效提升工作效能。贾炜询问了区县层面对市级平台开发的需求和希望,提出要充分考虑市区平台开发标准,有效提升对区县基础教育的指导和管理效能。(黄浦、长宁区教育局)
【职业教育】
徐汇区教育局加强资源整合加快推进职业教育转型发展 一是构建从中职到专业学位相互衔接的专业培养体系 。以精品学科转型升级发展为抓手,完善徐汇职业高级中学与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市信息管理学校与上海电机学院、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的中高职贯通培养试点,启动信息管理学校图书情报专业与相关高校的中本贯通合作项目,逐步构建从中职到专业学位相互衔接的培养体系。
二是建立“产教结合”培养机制。 充分发挥徐汇职业教育集团的集聚和辐射作用,吸纳区域内中高职院校、大型企业集团、政府部门各委办局和社会团体等34家单位为会员单位,实现区域内中职校全覆盖。建立旅游行业专业合作委员会等4个行业专业委员会,搭建以区域的行业企业为依托,以学校的专业为纽带,各专业委员会成员单位共同参与的“三位一体”的工作平台。推进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发展,推进职校实训中心建设,建设职业学校图书专业群、数媒专业群、航空专业群三大专业群,面向区域内企事业单位等团体构建菜单式职后培训课程232门。
三是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鼓励各校专业教师到对口专业领域的企事业单位相关部门或岗位进行专业实践,聘请企业专家工程师和能工巧匠进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在学校内设立工作室等形式,从事教学、课程改革、实习带教以及创新项目等工作。目前,双师型教师人数分别为28人和49人,专业教师中的兼任教师占比分别为1:3和1:5.2,共输送市名校长和名师基地学院7人,区教育系统学科带头人6人。区内上海信息管理学校等3家学校成为市中职校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基地。
四是向全区中小学校辐射开设职业体验指导课程。 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渗透职业教育、职业启蒙教育;同时,促进职业教育向初中劳技课程教学和学生课外活动延伸。从2009年起试行初中普职课程融合,开发面向初中学生的32门劳动技能体验课程,为全区初一学生开展1次/人/学期的职业技能体验活动。2014年,新建凌云、罗香职业技能体验基地,为初三毕业班随迁子女等群体开展职业体验和培训,使其初步掌握一门创业小技能。
五是推进区域中职校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工程。 整合区域职业教育力量,推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工程,完善中等职业教育技能节、中等职业教育校园体育节、中等职业教育校园艺术节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三年一轮的区域开放展示平台,不断提升职校学生的整体素养。(徐汇区教育局)
【体教结合】
普陀区推进体教结合和学校体育工作 一、 确定新一轮体育项目设点布局,明确新一轮体教结合工作重点。 一是指导各中小学进一步梳理学校体育传统项目、特色项目和阳光体育发展项目推进情况,集中力量重点发展;要求各设点布局学校从课程建设入手,以资源开发为重点,重普及促提高,制定布局项目的新一轮发展规划;二是在原有的体教结合27个“一条龙”项目链基础上,与区体育局加强沟通,以“小学自培、初中对口、高中自主招生”为原则建立新一轮“一条龙”项目发展链,为具有体育专长的学生建立技能持续发展通道;三是充分发挥区内体育系统专业学校作用,推动“优秀教练进校园”工程,发掘更多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促进设点项目水平提升。
二、落实“每天校园体育锻炼一小时”,促进学生形成“一人有多技”“人人有一强”。 一是保障“三课、两操、两活动”,扩大高中专项化教学试点学校,试点“小学兴趣化、初中多样化”研究。二是加强体育教研和科研工作,开展体育课优秀课例评选,提高体育课和体育活动课教学实效;继续开展体育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加强学科教研共同体建设,进行区体育与健身学科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探索。三是2015年起下拨中小学“体教结合”学生健身活动专项经费,以促进学生“一人有多技”“人人有一强”为目标,做到专款专用。
三、推进体育项目建设和发展,形成区域品牌和“一校一特”。 一是健全青少年联赛体系,推动中小学成立校园足球队,扩大青少年足球人口。研发《普陀区学生体育游戏汇编(足球项目)》,以游戏形式在体育活动课中传播足球知识和技能。研制足球培训方案,配备校园足球指导员,加强足球项目师资建设。探索片区联训机制,开展校际合作,实现资源集聚共享。强化足球育人功能,培养一批“会踢球、爱看球、懂评球”的青少年学生。二是持续开展“人人运动、学会游泳”健身项目,在四年级和六年级中开展游泳集中训练,加强等级考核,提高训练实效。三是聚焦田径项目的普及和提升,加强田径项目的课堂教学,组建学校田径运动队,坚持每年开展一次以田径项目为主的校学生运动会,组织区级田径比赛,推进田径项目的发展。四是加强“阳光体育项目”的发展,每年开展校级特色或传统项目竞赛活动,对已成熟的项目进行课程开发,以课程形式予以固定,建立知识和技能的普及机制,形成“一校一特”。(普陀区教育局)
【招生考试】
2015年“三校生”高考顺利结束 2015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面向应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招生统一文化考试(以下简称“三校生”高考)于5月9至10日举行。考试报考人数为6236人。考试成绩将于5月20日向公布,成绩复核网上登记工作将于5月22日进行。(市教育考试院)
民办中小学招生面谈工作结束 5月9日-10日,上海民办中小学进行招生面谈。今年市教委加大对民办学校招生工作的监管力度,对规范民办学校招生行为提出明确要求:即在实行民办学校“统一报名时间、统一面谈时间、统一录取时间”基础上,要求做到“两个限定”“两个公开”“三个承诺”。“两个限定”:没有寄宿条件的民办中小学限定在本区域范围内招生,每个适龄儿童、学生限定填报民办中小学的志愿。“两个公开”:民办中小学招生简章通过学校网站、区县教育网站、“上海市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向社会公开;民办中小学面谈过程向市、区县教育行政、督导、监察部门以及学校家委会代表等公开。“三个承诺”:民办学校在简章中承诺学校招生不收取各种特制的学生个人简历及各类获奖证书、招生录取不与社会任何教育培训机构挂钩、不提前开展报名和登记工作等。
全市共有25133名适龄儿童填报民办小学志愿,有25351名小学毕业生填报民办初中志愿。预计今年面谈与录取比平均为4:1。民办学校将通过短信方式通知预录取结果,家长也可通过“上海市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查询通知,前往相关学校进行确认。民办小学确认时须交《上海市小学入学信息登记表》,民办初中确认时须交《入学告知书》。5月22日,各民办学校完成招生录取工作,上报录取名单。经区县教育部门核定后,由学校向家长发放正式录取通知书。(市教委基教处)
【思政工作】
复旦发布“当代青年眼中的中国经济”专题研究报告 该项研究以“职业群体—微博用户”两阶段随机抽样方式,抽取了1915位新浪微博青年用户(即“80、90后”)。通过对样本近两年所发表的所有博文进行数据收集、质性内容分析,完整呈现当代青年网民对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方面议题的真实态度。研究发现,当代青年自小便享受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经济成果,长期的经济增长形势使他们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充满信心,并淡定地相信国家或政府始终具有降低风险的能力,而就其个人发展来说,并不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物质基础牢固,青年人较少关注经济问题。 仅4.2%关注经济领域,明显低于排在位列前三的生活领域(79.3%)、娱乐领域(40.1%)、社会领域(24.6%)。同样,青年人也不认为经济是中国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13.2%认为当前中国社会问题主要集中在政治层面,6.4%认为集中在民生层面,3.2%认为集中在经济层面。
二、改革开放成就深入人心,青年更爱市场化治理。 青年人对改革开放的评价颇为正面,76%肯定改革开放,仅8.7%用户持否定态度,另有15.3%认为功过参半。就经济治理方式而言,青年人对市场主导的好感度更高。56.5%推崇市场化主导方式,34.3%认可混合型的经济治理方式,青年人对政府主导的认可度最低,仅为9.2%。
三、不在意经济结构失衡,但认为税收偏高。 针对近年来日益凸显的“国进民退”现象,青年人对此现象态度较为冷淡,关注者仅占6.6%。但青年人对当前的税收问题有一定的看法,84.6%认为当前的税收较高,认为合理的比例仅占15.4%。
四、支持国际间自由贸易,对未来经济发展信心强烈。 青年人对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探索十分支持;90.9%持支持态度,其中非常支持的比例占到25%,仅9.1%表示不太支持。此外,青年人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信心强烈,87.5%持乐观态度,仅有12.5%持悲观态度。(复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