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J. M. Kosterlitz教授访问上海大学

05.06.2017  21:20

       6月2日上午,上海大学“海外高端专家引智专项”2017国际大师讲坛之(五)迎来了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J. M. Kosterlitz教授。受上海大学理学院物理系、上海大学量子与分子结构国际研究中心、上海大学定量生命科学国际研究中心和上海市高温超导重点实验室邀请,在上海大学J201报告厅做题为“拓扑相、拓扑缺陷及二维相变”的学术报告。该讲座由物理系敖平教授 (博士后阶段与Kosterlitz都曾经师承David Thouless教授)主持,汪敏副校长致辞,热情欢迎Kosterlitz教授来到上大,并赠送上海大学纪念品。上海大学国际事务处万旺根处长、理学院陈玺副院长及来自多个院系的师生近二百人出席了本次学术活动。              Kosterlitz教授首先以1972年之前物理学家关于相变的理解认识作为报告的起点,研究序参量和对称性破缺的模型中最著名的是1962年诺奖得主朗道的相变理论。对于探讨不同维度的相变问题时,朗道模型并不能够解释二维相变,在他的导师David Thouless的引导下,他们发现了著名的KT相变。紧接着他以后人研究的超流体和二维固体为例,从实验上更进一步地证实了二维相变的存在。Kosterlitz教授用丰富的实验数据和详实的理论分析,充分展示了物理世界的拓扑之美。Kosterlitz教授还在报告中分享了自己的一些学术成长经历。最后,与在场的同学展开了热烈地讨论和交流。            当天下午,Kosterlitz教授在上海大学量子与分子结构国际研究中心与物理系的师生开展了座谈会,吴绍峰教授、蔡传兵教授、金钻明博士、任伟教授、张培鸿教授、Alessandro Stroppa教授等就各自的研究工作,与Kosterlitz教授互相交流,共同探索有趣的物理世界。    

       Kosterlitz教授1943年生于苏格兰阿伯丁,1969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并获博士学位,在意大利都灵大学(Torino University)从事博士后研究,1970年在伯明翰大学任研究员,1982年入职美国布朗大学。 美国物理学会会员,1980年获得英国物理研究所麦克斯韦奖(the Maxwell Medal),2000年获得美国物理学会昂萨格奖(the Lars Onsager Prize),2007年入选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2016年与大卫·邵勒斯和邓肯·霍尔丹 (David Thouless and Duncan Haldane)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2017年入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国际事务处

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