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新闻网]交大教授呼吁加强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内涵建设
什么样的科技创新中心才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需要怎样的特殊支持计划和政策保障?究竟应该怎么建设才能更有利于“具有全球影响力”?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曹珍富、敬忠良、粟莹、黄勇平、高富平五位教授联合呼吁加强内涵建设,将上海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系统工程,是个长期任务,需要有计划、按步骤,把握总量,有序推进。”曹珍富等五位教授认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应该体现在四个层面上并且具有四个效能。曹珍富教授解释说,四个层面即基础科学层面、应用科学层面、技术层面与产业化层面,逐步实现“具有全球影响力”;四个效能即学术引领效能、问题导向效能、技术领先效能、自主研发效能。
“人才机制上,需要将‘对的’人放在‘对的’位置;在市场驱动前,需要发现机制,将一些‘对的’事做起来。”据曹珍富教授分析,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不能完全交给市场,“完全交给市场将更容易导致‘短平快’,很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
对此,他们提出四条建议:
其一,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要达到多层面、多效能目标,构建国际领先水平的科研基地和引领国际潮流的产业化基地。“没有领先的基础科学,便没有领先的应用科学和技术,更没有领先的产业。”首先,曹珍富教授依基础科学、应用科学、技术与产业化四个层面,认为应以此顺序逐步实现“具有全球影响力”。其次,他们认为,为实现多层面、多效能目标的前提是:搭建一流的平台、拥有持续增长的财政支持、持续有利的政策支持。五位教授提出,应建设两个重要平台,即将中心的基础科学层面、应用科学层面建成国际的、开放的,顶级科学家云集、从事原创性研究的重要平台;和将中心的技术层面与产业化层面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顶级科学家和技术人员云集、从事问题导向的原创性研究和领先的技术开发工作的重要平台。他们指出,这两个平台均应具有引进和培养人才的能力。
其二,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要有体制、机制创新。曹珍富教授提到一个“为我所用”特区,他认为这是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在政策上可以有的特区。“在这个特区中,在很多问题上上海都要为国家分忧解难。例如网络安全,它和云计算、大数据、智慧城市等密切相关。”曹珍富教授认为在机制上,建立高校、科研院所人员、海外杰出科学家、技术发明家因人而异的长期/短期流动机制,可以一事一议,不要一刀切。同时在体制上,中心内可以实现多种制度并存,基础科学层面和应用基础科学层面不应该交给市场,应该由政府买单;而将直接转化的应用科学层面、技术层面、产业化层面交给市场。
其三,建立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要有人才计划创新。“我们建议充分借鉴世界一流科技创新中心的运行机制,广泛吸纳国际智慧,把中心建成供世界一流科学家、技术发明家、科技企业家‘唱戏’的舞台。”曹珍富教授建议,在着力发展上海本地原有的优势学科基础上,集中全国乃至全球的优势力量从硬件和软件上搬迁、整合到上海,发展“以点带面”富有潜力的学科/技术,打造具有全球人才吸引力的引进模式;再者,要加大人才引进投资力度,一方面通过持续稳定的经费支持加强硬件平台建设,同时以此吸引国际一流人才,在保证其满足一定工作量的同时,切实保障优秀科研人员每年都能有可观的科研经费和薪酬,打造稳定安心的科研环境。在人才评价策略上,曹珍富教授建议要突破传统的评价体系,改变单一的评价方法,从多种角度建立人才综合评价体系。“环境吸引人,事业留住人。”同时他建议要营造适于高层次人才成长和工作的有利环境。
其四,他们认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要有抓手。什么是抓手?曹珍富教授解释说:“我们建议结合上海现有学科与产业化优势,以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为牵引,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在各个领域选择一些点使其迅速崛起,实现‘以点带面’。”同时他举例信息领域,曹珍富教授指出提取云计算、大数据、智慧城市等共性问题研究、开发,可做出国际一流的产品。由于这方面共性问题是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所以,解决云计算、大数据、智慧城市等新模式下的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成为该领域的抓手。他建议加强抓手研究,尽快启动各领域的抓手开发和应用。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2015.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