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家谈】服装学院田玉晶:教学是一场从习“术”到悟“道”的修行
工作四年,我完成了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换,也一直在换位思考:现在的学生到底希望学什么?企业最看重学生哪些知识、能力和品质?作为教师,我们如何把学生所需的知识、能力和品质通过课堂教学传递给学生并且让学生乐学好学?带着这些问题,我在课堂教学中做了很多尝试,期待有一天能像前辈那样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不仅让学生习得知识、掌握技能,更能收获经验、明白道理。我想,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我自己,教学本就相长,都是我们人生中的一场修行。
培养“工匠精神”才是设计教育之“道”
现代时尚设计行业需要的设计师不再是只会简单改版的工匠,而是具有设计能力、市场意识、创新意识、策划意识、管理意识、沟通意识和营销意识及能力的综合性设计人才。固然我们需要通过结构化的教学大纲和程式化的课堂教学,系统教给学生美学基础、绘画能力、设计表达等设计基础知识,但更重要的或者说当前学生亟待增强的是对“工匠精神”的培养。这种“工匠精神”体现在对产品细节的精益求精,可以不惜时间精力,反复改进产品,把99%提高到99.99%;体现在对产品质量的一丝不苟,不投机取巧,对产品采取严格的检测标准,不达要求绝不轻易交货;体现在专业领域上的耐心、专注和坚持,无论是使用的材料、设计还是生产流程,都在不断追求进步。教学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交设计作业不太认真,我就邀请企业设计师参与课程教学,通过分享设计案例、点评学生作品,让学生有机会近距离地了解真实企业环境下设计师的思考方式、设计视角和工作状态,深切地意识到“作品”和“作业”的本质区别,从而领悟:设计的灵魂是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如果说设计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是“术”,那么这里讲的精神才是真正的设计教育之“道”。
图片说明:邀请企业设计师参与课程的作品点评环节
开拓思维,激发创新创意
国外的设计教育注重原创性和实用性,引导个人独立解决各种问题,强调设计灵感的寻找和收集过程中扩散式的思维方式,以及紧扣主题的设计元素提取,并且重视个人动手能力的培养。而我们的学生容易一开始就用简单的“对”与“错”来进行自我否定,思维不够开拓,实物转化的主动性不够,动手能力也较弱。于是我们经常会发现,国内学生的效果图虽比国外学生画得好,但在实物转化的实践环节中难以综合考虑材料、工艺等特性,导致实物转化的效果远远低于效果图呈现的模样。基于此,我将海外学习时习得的欧洲艺术设计管理理念和国际设计院校采用的教学方法融入教学实践之中,通过分享国内外著名院校的课程作业、国内外设计公司和团体的项目案例以及优秀的设计资讯平台将教学内容和市场应用相结合,鼓励学生头脑风暴,打破“唯一正确答案”的思维定势,迸发无穷创新活力。
图片说明:国际合作课程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和视野
产学研联动让设计更具价值
与企业的人才需求相比,当前本科层次的产品设计专业学生大多缺乏市场、管理、营销的意识,做设计时仅仅考虑产品本身而不太考虑设计的前期(市场、营销、策划等)和设计的后期(渠道、零售体验、环境、供应链等),不能平衡用户的需求、商业的可行性和科技的可用性三个要素。为此,在我的课程中引入很多实际课题或项目来充实教学内容,如“3M Nextcare口罩设计工作坊”“3M 办公文教用品工作坊”“雅氏废旧皮料环保设计大赛”等。每一次教学将创意、实验、市场、品牌相结合,让设计实践更具真实性、商业性、可操作性。实践证明,通过这种基于企业项目导向的启发教学,学生更容易主动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持续动力和积极性。不少学生表示,在学习过程中参与企业项目,不仅可以获得在商业环境中展现设计才华的机会,最重要的增强了顾客意识和市场意识,这为未来从事设计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图片说明:以企业项目为导向的课程教学实践
教学之路,任重而道远。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也遇到过很多困难,如企业利益和教学目的不平衡、学生思想认识和参与度不统一、个人工作和生活上的矛盾等,但我相信,这些都是我教师职业生涯的“必修课”。或许,对于教师而言,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也只是“术”,保持一颗敬业爱生的心才是真正的教学之“道”。
【往期链接】理学院陆爱江:认真对待每一堂课
http://www2.dhu.edu.cn/dhuxxxt/xinwenwang/shownews.asp?id=22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