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新型支架植入术成功治疗肺动脉狭窄
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高伟教授领衔的世界第一种肺动脉狭窄专用支架的临床研究项目正式启动,首批4个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合并肺动脉狭窄的孩子成功接受了支架植入,肺动脉狭窄解除效果好,无严重并发症。
图为左侧肺动脉狭窄
图为植入Pul-Stent支架后,再次造影显示左肺动脉狭窄解除
肺动脉狭窄,尤其肺动脉分支狭窄是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中常见的血管疾病,也是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我国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为千分之4-7,每年有15-20万患儿出生,肺动脉狭窄的病人占4.4%,其中先天性肺动脉狭窄病人占40%,而经外科手术合并该病的占60%。未经治疗的肺动脉狭窄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同时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最终影响生存寿命。
据高伟教授介绍,此次接受手术的4名患者中年龄最小的仅7岁,患有法络氏四联症,经外科手术后合并左肺动脉狭窄,导致右侧肺部过度灌注,而左侧肺灌注不足,极易并发肺炎和肺动脉高压,单纯用外科手术修复存在技术上的困难。
对于肺动脉狭窄及分支狭窄的治疗,除手术外,介入治疗也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手段。介入治疗有二种方式:球囊血管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肺动脉是弹性血管,因此球囊扩张术的成功率不足50%,而且易在短时间回缩,呈现再狭窄。自1991年开始在先天性心脏病中应用支架治疗以来,血管内放置支架的方法在世界各地广泛应用于肺动脉狭窄的治疗。多个中心的研究已经证明肺动脉内支架植入有效降低了狭窄近远端的压力阶差,且改善了狭窄肺血管支配的肺血流灌注。肺动脉支架可以提供血管支撑,防止球囊扩张后血管壁的弹性回缩及周围结构的压迫等导致的再狭窄,并被证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但目前世界报道的支架治疗肺动脉狭窄大都是用其它类别的支架替代,均非专用于扩张肺动脉狭窄的支架。上述支架虽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但仍存在各自的局限性,如柔顺性差、支架轴向收缩率大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来研制出了钴基合金材料的球囊扩张型肺动脉专用支架(Pul-Stent),实验显示该支架具有生物相容性好、显影性好、强度合适的优点,针对肺动脉结构特点设计,在不影响支撑强度的条件下有效地增加了支架的柔顺性;规格型号多样,基本上可满足不同年龄段患者的需求。
本次临床研究,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为龙头单位,在国内3家医院开展,首批接受Pul-Stent支架植入的4个病例都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这种新型支架的临床应用,有望更好的治疗先天性或者外科手术后肺动脉狭窄,造福于更多的先天性心脏病孩子,除了传统的治疗方法之外,为这些孩子撑起另一把保护伞,让这些孩子和正常儿童一样,充分享受阳光下的快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