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学全面推行等第制评价 模糊评价引起家长忧虑
从今年秋季新学期开始,上海将在小学全面推行等第制评价。用“等第”替代“分数”的现实意义有多大?相对模糊的评价是否能让学生和家长接受?围绕这些热点,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今天(30)走进本台《市民与社会》,与听众交流。请听报道。
从百分制到等第制是换汤不换药吗??这是很多家长首先想到的,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谭轶斌解释说,这是一种误解,等第制是通过对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成果等多维度的评价,让小学生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不是在一个群体比较谁好谁不好,不和其他人比,是看自己是否达到课程标准,如果八成的孩子都达到标准,都是成功的,不是划分三六九等,孩子之间不必要有过度的竞争]
相较于分数,等第制评价带来的模糊性问题也会引起家长的忧虑,听众吴先生提到。
[老师怎么评价?老师喜欢的给A,不喜欢的给B,老师压力也很大,家长说我们也很好的,你怎么给B啊?怎么衡量?]
对此,市教委基教处调研员朱蕾介绍说,市教研室组织专家编写了评价指南,对各学科都有详细的分类标准。
[比如学生阅读能力强、阅读能力较强背后都有课程标准在支撑,A是怎么样的程度,教师都有参照]
谭轶斌说,“等第制”评价是贯穿日常教学过程,综合评判学生学习兴趣是不是浓厚、学习习惯是不是良好,帮助老师和家长清晰地看到孩子的长处、潜能以及不足。
[写字的兴趣从哪些方面观察,是不是每天坚持练字,参与书法活动,遇到不认识、不理解的汉字是不是会主动查字典,习惯非常关注孩子坚持的品质]
不过,也许家长担忧,招考“指挥棒”不变,“等第制”能否达到预期效果?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后还是以一次考试来决定,家长还是要来问孩子的排名]
其实,上海“招考指挥棒”的内涵和导向正在发生转变。高考改革新方案已经推出,明年上半年还将推出中考改革方案。朱蕾说:
[民办学校的面谈开始慢慢的导向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民办的明珠中学,他仅学生面谈的时候带成长手册,了解平时日常成绩,明年即将出台的高中阶段考试改革我们也要破除唯分数论,导向学生综合发展,这个是一条链条,不能单靠小学等第制,跟整个的考试改革、评价改革是结合在一起]
以上由东广记者刘康霞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