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择业更自我且重视趣味性 企业:面试爽约率年年升

18.12.2014  14:01

图片说明:在上周松江大学城的一场招聘会上,学生在海投简历。

  东方网12月18日消息:据《青年报》报道,2014届大学毕业生的工作学习尘埃落定不久,新一届大学生又开始了漫漫求职路。明年的招聘形势好不好?在求职或工作期间,出现了哪些新问题、新现象?今天起,“就业新动向”栏目将为你讲述作为那些即将或已经踏入职场的年轻人故事。

  201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749万,比2014年增加了22万人,比2013年增加了50万人,被称为“更难就业季”。90后也开始成为求职的绝对主力。青年报记者采访发现,大学生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难,不少企业却面临面试报到率越来越低的局面。也因此,尚未就业,“90后”求职者就已经遭到不少用人单位的诟病。

  [企业]

  通知十个学生来面试结果仅来两个

  在上周松江大学园区东华大学举行的一场招聘会上,一家传播公司的招聘负责人秦女士每次“谈拢”一位应聘者的时候,最后总会再三确认:“什么时候最方便面试?”“如果通知你面试,请一定准时前来!”“有没有诚信我们也很看重的。

  秦女士告诉记者,她实在是被“”怕了。10月底他们公司就已经参加过一次高校招聘会,当时通知了10个人前来面试,最后实际来的只有2个人。“电话打过去,有的说临时要上课没有时间,有的说已经有了其他意向,有的说离学校太远了赶不过来,还有的说忘记了,真是什么理由都有。能接电话算好的了,有的干脆电话也不接。

  秦女士叹道,他们是一家成立不久的新企业,今年发展得不错,所以想扩大点规模,谁知道第一次参加招聘会就遭遇到这样的“滑铁卢”,这让她有些后怕。第二次招聘就提前先打个预防针。“希望这些学生们能守约。

  记者在招聘会上了解到,有秦女士这样的担忧的企业HR并不少。即使是一些大企业一样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有6年人事经验的一家外企HR潘先生告诉记者,尽管媒体报道就业难度年年上升,但他在实际招聘时发现,面试报到率却是年年下降。“四五年前差不多报到率能在80%左右,前两年下降到60%,去年开始基本就是50%了。”他表示,这种情况让他也感到很纳闷,毕竟面试报到率对于招聘主管来说也是一项业务考察。

  国内一家招聘网站前程无忧曾就“应届毕业生面试爽约”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45.1%的雇主在面试时,一半以上的被通知者爽约,甚至19%的雇主无可奈何地承认,被爽约率在75%以上,这意味着通知10个人来面试,能“屈尊前来”的仅为两三人。

  [求职者]

  HR语气高高在上被我直接“拉黑

  “相比我们网投简历的命中率,企业50%的面试率已经算很高了吧。”对于企业抱怨面试“被爽约”,东华大学视觉设计专业的90后毕业生小徐则这样说道。

  她告诉记者,今年开学她就开始网投简历,投出去的也有近50份了。其中只有大概10几家企业打过电话来约她面试,“你看,也不过就20%的命中率。”面试她都答应了,但是权衡了一番只去了5家企业面试,其他的都没再搭理。“网上海投基本都是一把抓的,我还算有些初步筛选的,也没太仔细看。面试的话要跑那么远的路,要花时间准备,总归要再看一下的。”她说,允许企业有选择学生的权利,当然也应该允许学生有选择企业的权利。

  小徐告诉记者,她挑选企业,还是比较看重企业文化是否人性化。“人是否和善很重要,毕竟工作得好最关键是有好心情。”她说,有一家企业的HR通知她去面试的时候,语气“很高高在上”,“最后还来了句过时不候,我挂了电话就直接给她拉黑了。语气稍微好点不行啊,做人事的都这样,可想而知公司整体气氛也不怎样。所以那家是我第一个排除的。

  记者随机询问了10位应聘的应届毕业生,这些“90后”大部分都和小徐抱有同样的观点,认为面试与否是自己有权选择的。而什么是选择依据,不少“90后”都觉得“在企业工作条件、待遇发展等因素以外,企业环境、文化、人际氛围很重要。

  一位华东政法大学的毕业生小罗告诉记者:“工作以后,每天12小时的时间是和工作伙伴在一起,比和家人的时间多得多,工作环境是否舒适、人和人相处是否开心当然很重要,否则不是在给自己的人生找罪受吗?

  [记者调查]

  现象1“没难度”的工作做不长久

  而记者在采访多家企业时,很多企业对于“90后”求职者的评价中,孩子气、挑剔、随意等词汇也频频出现。“不仅体现在面试中。”一位企业人事主管表示,企业之前通过面试招收了几个毕业生的实习生,就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开始做的都是一些基础工作,但是做了几天就不乐意了,觉得老师不重视他,要求做些'有难度'的工作。甚至开始偷懒,工作态度很消极。去问他,他回答一句,没有兴趣怎么产生激情。”

  在不少招聘会现场,记者发现一些高薪的工作岗位却乏人问津。12月初的一场生物医药专场招聘会上,一家医药公司招聘的销售岗位,月薪都在6000元以上,还会根据业绩发奖金,但一个上午收到的简历只有10几封。一位应聘者告诉记者,销售这种岗位太辛苦,没前途,而且专业的应用性太局限,“没意思,工资再高也不喜欢。

  在近日复旦举行的一场应届毕业生大型综合招聘会上,很多传统的科研单位收到的简历也没有预想中的多。一位复旦的毕业生表示,感觉这些传统单位太沉闷了,进了体制内感觉会被框死,不自由。他宁愿选择企业,感觉更灵活更有生气。

  现象2找不到喜欢的工作宁愿“

  记者发现,对于“90后”来说,选择工作的标准更加随意。相比高薪、稳定,是否符合个人兴趣变得更重要。有不少大学生表示,如果找不到喜欢的工作,宁愿暂时不就业。英才网一项调查发现,随着90后求职者持续涌入,好工作的标准已从“追求物质成功”,逐步转向“工作是否幸福、生活是否快乐、能否相互尊重”等标准。相比于70后、80后的“求稳”,90后对待找工作的态度会更随性一些。

  智联招聘今年上半年发布的《2014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报告》中也分析说,80后的父母大多为上世纪50年代出生人群,这部分父母集体主义强,对社会缺乏安全感,艰苦奋斗。而90后父母多为上世纪60年代生人,享受过经济改革的各种红利,生活水平得到跨越式提高,这让90后毕业生往往没有生活压力,所以不为金钱工作,更看重工作的趣味性和个人喜好。

  [专家]

  90后注重内在感受企业应转变评价标准

  智联招聘校园招聘高级咨询顾问孟广分析说,90后选择工作更围绕自我需求,如果所要的东西达不到,就会决然选择放弃。像70后、80后可能在选择工作时只专注于一项,满足了其他就可以忽略,而90后的需求更多元化,对工作环境的舒适度、发展性和体面程度等均在学生的考量范围内。专家表示,如今90后成为绝对的求职主力,作为企业来讲也应该改变管理理念因材施教。企业也应该改变“惯有模式”,改变识人方法、评价标准、招聘甄选的测评指标,去适应90后这个更重感官的新群体。

  对于90后大学生求职者来说,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实际操作能力较差,首先还是要弥补眼高手低的问题。在注重个人需求的同时也要理解企业的规则,适应社会,注重个人诚信,相比面试时或初就业时就挑三拣四,不如珍惜就业机会,在实际岗位上多加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