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家四人同获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图)
米瑞蓉(左一)与母亲马俊之(左三)、姨妈洪玲(左二,原名马登兰)以及米丽蓉(右一)合影。马俊之和洪玲两姐妹获得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
摄影记者 王勤
昨天(2号)他们带着荣耀在蓉接受勋章
这是属于他们的荣誉,也是不朽历史的见证。
今日的垂垂老者,昔日的沙场英雄。在成都,许多当年血洒战场的抗战老兵,昨日亲手接过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接过的瞬间,不少老人泪流满面,“国家和人民,没有忘记我们”。
昨天,“老马家”微信群内热闹异常。一大早,马明的后人就在群里晒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近日,马明的妹妹马俊之和洪玲(马登兰)也获颁纪念章。
兄妹三人一起获得殊荣,让94岁的马俊之心生感慨,老人亲笔写了一段话:“这些天来不由自主地想起好多为这个胜利日流过血拼过命而今已离我们远去的人们……抗战八年我老马家共15人前赴后继投身抗日,算是满门忠烈。”老人准备今天把这段话贴到微信群里,教育子孙。
中午,马俊之的女儿、成都女企业家米瑞蓉也骄傲地把母亲的照片晒在了微博上。“对于他们来讲(纪念章)不单单是荣誉,更是一份记忆和怀念,怀念他们的战友,怀念那些牺牲的亲人,记住那些艰难的岁月和胜利的日子。”米瑞蓉动情地写下她的感触。
九旬米母、马俊之老人动情挥笔:9月3日,北京以盛大阅兵庆祝抗战胜利,与许多看电视转播的年轻人不一样,我这些天来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好多为这个胜利日流过血拼过命而今已离我们远去的人们……
感触 九旬米母动情挥笔:想起流血远去的人们
一家四人获颁纪念章,米瑞蓉说她特别自豪。她在微博中说的“他们”,除了母亲马俊之之外,还有“舅舅、姨妈、婆婆”。
马俊之老人今年已经94岁,身体康健、思路清晰。昨天上午,四川大学老干处派人把纪念章送到老人家中,老人把它戴在胸前,拍了照片。昨天下午,成都商报记者来到马俊之老人家,她虽年事已高,iPad、微信却都玩得转。“老马家”微信群就是她建的,家族成员42人。说起抗战历史家国旧事,老人颇多感触,她把这些感触写了下来,准备贴到“老马家”的微信群里。
“9月3日,北京以盛大阅兵庆祝抗战胜利,与许多看电视转播的年轻人不一样,我这些天来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好多为了这个胜利日流过血拼过命而今已离我们远去的人们。我的老父亲是家乡著名的爱国人士,曾多次为抗日队伍筹集军粮军需,最终因多名子女参加抗日而被投入日本宪兵队的大牢,受尽折磨而逝。还有当年战斗在晋绥对敌斗争最前线的老米(马老的丈夫米建书),以及我的大哥登科……抗战八年,我老马家共有15人前赴后继投身抗日,也算是满门忠烈。”老人说要以这段话来教育子孙。
往事 老马家“满门忠烈” 15人投身抗战
马俊之介绍,父亲马鸿勋兄弟三人,三家共有15人投身抗战。
马鸿勋祖籍山西孝义县,在当地做粮食生意,是有名的爱国人士。1937年冬,八路军来到孝义县,马鸿勋为八路军捐献骡马、粮食、布匹,用家财救过难。马鸿勋的八个子女中,六个投身抗战。为此,马鸿勋被日寇仇视,多次被投入日本宪兵队的大牢。马俊之回忆说敌人对父亲严刑拷打,“他被扒光上衣,在雪地里被敌人用树枝抽打背部,鲜血淋漓。”敌人让他说出儿女下落,老人大义凛然,只说“不知道”。牢狱中的折磨让马鸿勋留下病根,因此逝世。
为抗战牺牲的还有马俊之的大姐夫张得仁。他因参加抗战被日寇逮捕,“在大牢中被打得不成人形”,但无论敌人怎样折磨,他始终没有出卖同志。“大姐去牢里探监,人已经被折磨得不成样子,还患了伤寒,日寇凶残不让医治。”马俊之说姐夫因此在29岁时牺牲,被抛尸枯井,“枯井中遗体很多,无法收尸……”马俊之的大伯父马鸿猷家共有9人参加抗战,堂兄马登简在抗战中牺牲。
光荣 一家四人 同获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
1938年4月,17岁的马俊之来到孝义县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的所在地,从此走上了抗日道路。抗战时期,她在晋绥边区根据地工作,曾多次遇险。
让马俊之记忆深刻的一次是在1941年秋,她第二次到汾阳乡下。突然一股日伪军闯进村搜捕八路。老百姓急忙让马俊之换上自己的衣服,坐在炕上搓麻绳。急着找八路的鬼子走了,可没多久又有两个鬼子折了回来。她藏到了后院柴堆里。鬼子到院子里查看,走到柴堆前用刺刀一阵乱捅。就在此时,鬼子集合号令响起,她这才躲过一劫。
马俊之介绍,同在1938年,14岁的妹妹洪玲与她一起参加了八路军的队伍。因年龄小,洪玲被编入115师学兵队,后来去了延安。在延安时期,马登兰与郑奕成婚,之后随丈夫转战南北。
马俊之的哥哥马明,1936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新华社工作。今年5月19日,马明病逝于太原。按政策,他虽已逝世,同样获颁了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
马俊之的亲家、也就是米瑞蓉的婆婆杜子林,今年已92岁高龄,她1940年在山西参加革命。后在120师医院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杜子林长期在西藏卫生系统工作,5天前,干休所的同志为她送来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让老人为之振奋。(记者 李秀明 摄影记者 王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