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年和学科双轮驱动,打造智库升级版 全国共青团青年研究“高级智库”落地复旦大学
“开心的青年,会引领世界的变革。今天站在互联网+的时代,经济发展的变革中最引人注目的应用、实践或者商业机会,来自于最富创造力的青年群体。”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沈逸说,“我们要构建青年工作的荣誉和骄傲,这关系到这个国家的伟大将来。”
3月24日下午,全国共青团青年工作研究基地揭牌仪式在复旦大学举行。受团中央书记处委托,团中央学校部部长杜汇良与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尹冬梅共同为基地揭牌。上海团市委书记徐未晚出席。
此前,复旦大学依托社会科学研究力量和资源优势,依靠长期培养的青年智力力量,关注青年发展和青年工作中的重点问题,积极探索建立团青研究领域的青年智库。发布了《求索驱动力》、《中国道路大家谈》等一系列青年智力产品,并与团上海市委共同组织“新青年说”思想分享会,深刻研究理解当代青年的思想认知和行为逻辑,提升共青团治理能力和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和习近平总书记“全团抓研究的”的重要批示精神,经团中央批准于2015年在复旦大学正式筹建“全国共青团青年工作研究基地”。
“青年是国家的根本,决定国家的未来。” 全国共青团青年工作研究基地首席科学家、复旦大学副校长林尚立说,今天发展的态势中,青年已经成为国家、社会创新的主体。知识的更新速率越来越快,在中国现代化发展和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的青年不再是一个地域性的存在,也不再是一个国别性的存在,而是全球性的存在。而在互联网时代,中国青年的排列组合更为复杂,而又身处于市场化的时代,青年成长面临的风险也是过去所没有过的。“今天对青年的研究已成为了解这个社会、把握这个国家非常重要的前提。可以说,不了解青年,也就不了解国家未来的可能,也把握不了国家的未来。”
如何有效地理解青年,了解社会,把握国家。据复旦大学团委书记高天介绍,新成立的全国共青团青年工作研究基地将以“青年关注青年、青年研究青年、青年影响青年”为主体思路,采用“青年+学科”的双轮驱动模式的运营理念,搭建 “数据采集分析”、“青年调查分析”、“工作形势研判”三阶功能平台。不做简单叠加,注重排列组合,追求集成创新,实现 “石墨变金刚石”的质变效应。
在顶层的设计蓝图中,基地将会构建一个生机勃勃、不断成长创新的团青研究生态圈,打造成全国团青问题前沿研究基地,一个青年教师学术能力孵化实践基地,一个青年学生调查研究能力全程培育基地,从而不断为共青团建设和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我们的先行先试,就是青年智库发展的‘自贸区’”,基地拟任营运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郑长忠说。“我们将以一种全新的运作方式,从组织形态上进行创新发展,在共青团这个维度中得以实现。”
“今天的一小步,是我们全共青团研究的一大步。”团中央学校部部长杜汇良指出,“作为全团的青年工作研究基地,我们应当立足于中国特色,牢牢把握国际视野、时代特征和青年主体。围绕着凝聚青年、服务青年、引导青年,去做好我们的构建,把青年与政党、青年与社会、青年与国家、青年与世界的元素有机勾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