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广告、搞促销……古代也有“双十一”?

13.11.2019  05:40
2019 11/13 05:02 分享 返回

    今年的“双十一”,消费者们显示出了极为惊人的购买力:在天猫直播现场,随着直播屏幕数字不断跳动,显示只用1分36秒,天猫双十一成交额超过100亿元。不少网友一边调侃自己“败家”,一边还是忍不住买买买。

    其实,无论古代还是现在,人们都免不了想购物或囤点儿东西,以备不时之需。那么,在古代有没有类似“双十一”的“购物节”呢?古代商人又是如何来促销、打广告的?

    资料图:1分36秒,天猫双十一成交额超100亿元。 吴涛 摄

    古代“购物节”什么样?

    许多许多年前,既没有电商,也没有现在随处可见的超市和“大卖场”,古人去哪里购物?这就要说到当时比较流行的“集市”。

    所谓集市,就是在某个日子,人们聚集到一个固定场所、进行商品交易的市场。一般认为,集市大约起源于殷、周时期。《易·系辞》里说:“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古代商品经济不够发达,交通也不怎么便利,大家往往会等到集市到来时,把想买的东西一次性尽量买齐全。尤其逢年过节,集市上人来人往、成交量很可观。所以有一种说法认为,这就是古代人的“购物节”。

    在唐代,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得比较好,集市在规模、管理等方面都有了一定之规。比如,集市设有“市令官”,负责管理市场交易,在午时击鼓三百下,商人才能入市,散市也有固定时间。

    在不同地方,集市的名字会有所不同。《五杂俎》中提到:“岭南之市谓之虚,言满时少,虚时多也。西蜀谓之亥。亥者,痎也。痎者,疟也,言间一作也。山东人谓之集。

    集市的影响比较久远,到现在一些地方还有“赶集”或趁墟等说法。《清明上河图》对集市的热闹情景,也有所展示。

    资料图:游客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观看石渠宝笈特展上的《清明上河图》,该展共包括283件书画藏品。 发 张浩 摄

    不过,民俗专家王娟提到,赶集、庙会有点相当于现在的周末逛街,店家明码标价,顾客也可以讨价还价,跟现在购物“砍价”很相似。

本文来源:中国网 作者:中国网 责任编辑:姚卫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