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16.09.2014  13:38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出现增速放缓、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我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为国内外普遍关注的话题。“中等收入陷阱”是不是关于发展的一个普遍规律?我国能否跨越这个所谓陷阱?对此,应予以深入思考和理性回答。

  “中等收入陷阱”这一概念是从一些国家经济发展的现象归纳而来的。世界银行报告认为,过去200多年中,多数国家与地区顺利地从低收入阶段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但往往在中等收入阶段迈向高收入阶段时止步不前。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上有101个中等收入经济体,到2008年,其中只有13个成为高收入经济体。但深入思考不难发现,把中等收入与发展陷阱联系起来有些似是而非。从理论上看,收入水平高低是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发展的原因,中等收入并不是出现发展陷阱的条件,与最终发展结果也不构成某种必然逻辑关系。与低收入阶段相比,中等收入阶段更有利于克服贫困、改善民生和实现均衡发展。从实践上看,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表明,中等收入阶段只是转向高收入阶段的一个必经过程,并不必然产生陷阱效应。当今世界的高收入经济体都经历过中等收入阶段,但并没有落入陷阱。此外,近些年又有一些国家继那13个经济体之后走过中等收入阶段,成功进入发达经济体行列。

  实际上,达到中等收入后经济陷于停滞的原因主要是简单依靠要素投入的增长模式难以持续。当经济处于低收入阶段时,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大量农业富余劳动力转入工业,显著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推动经济发展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但此后,由于劳动力成本迅速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再具有比较优势。如果技术创新没有及时跟上,不但与高收入经济体的技术差距会越拉越大,而且投资机会也越来越少,由此就会滞留在中等收入阶段。所以,“中等收入陷阱”更多的是对中等收入国家的一个警示,而不是一个普遍的发展规律。

  认为我国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观点大都出自一种推论,即我国已经保持快速增长30多年,继续保持更长时间快速增长世界上还没有先例。但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我国作为一个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作为一个快速转型的新兴市场经济体,有充足的条件延续中国奇迹、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经济增长动力依然强劲。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增速只有3%左右,发达经济体则平均不到1%。我国经济7%—8%的增速,即使在金砖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中也是亮点。从2013年和今年上半年的经济运行情况看,平稳、中高速仍然是经济增长的基本面。目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是,到2019年中国经济可以保持7%上下的平均增速。

  技术创新具有独特优势。我国仅用30多年就达到较高工业化水平,这与坚持不懈推动技术创新密切相关。我国高速铁路、卫星通信、超导材料、激光、电力等行业的技术水平位居世界前列。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技术创新会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将有力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拥有大量投资机会。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区域、行业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与投资不平衡现象比较突出。一些地方和行业的投资比较充分,而另一些地方和行业仍有大量投资机会,如中西部地区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公共服务、民生、环保等领域。更为关键的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必将激发新的发展活力,创造更大的发展和投资空间。

  (作者为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