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民间借贷仅1成备案 借贷双方都不想让银行知道

01.08.2014  18:03


  2012年4月26日,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正式营业。此时距离当年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近一个月时间,这是温州市政府早就酝酿,并在金改后最快落实推出的一个项目,旨在推动民间借贷的阳光化和规范化,是温州金改的浓重一笔。

  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位于温州市鹿城区东明路,在该中心对面工作的方爱萍(化名)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开业那天上午,时任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在现场为该中心揭牌。出于小试一把的心理,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成立后不久,方爱萍通过该中心内的中介出借了50万元。

  不过,方爱萍现在对早报记者说:“中心运作很规范,但是也不会推荐别人去了。”对于很多像她这样的普通人来说,民间借贷中心还是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未能达到他们的期待。

  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温州市范围内,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或备案登记中心已扩至12个,分别位于温州市11个区县和瓯海经济开发区。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7月21日,这些中心累计达成交易总额为55.50亿元。不过,相比温州实际的民间借贷规模,这一数字仅占相当小的部分。

  可资佐证的是,今年3月1日至7月21日,在温州12个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备案交易金额达33亿元,同期,“温州指数”监测点的融资发生总额为254.36亿元,前者仅占后者的不到13%。

  需要注意的是,“温州指数”的统计仅是从近400个监测点样本中而来,而非温州民间借贷的全貌。

  为何很多出资人或借款人不愿去民间借贷中心进行登记备案?对此,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认为,“出资人不愿露富,作为借款人的中小企业也不想让人知道自己从银行贷不到款。同时,在有记录的情况下,如果银行发现这个企业或者个人有很多民间借贷的负债记录,从银行贷款也会变得更难。

  温州民间借贷中心之路,似乎并不好走。

  抵押物包括房产和汽车

  房产大多属于二次抵押

  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是干什么的?

  顾名思义,在这里,有登记,也有服务。民间借贷双方私下达成借贷协议,可以去中心进行备案登记,不收取任何费用;或者,作为找不到好项目的出资人,或是借不到钱的需求方,也可以去中心获得中介的匹配服务,按不同中介支付不等的服务费用,从而顺理成章地“留下”借贷记录。略微不同于外界预期的是,对于更多走进中心的人来说,中介服务是吸引他们的主要因素。

  作为当地首家成立的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现名“温州民间借贷服务中心”),自开业至今,该中心内中介一直有进有出。

  今年7月17日上午,早报记者走访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时发现,中心大厅人员很少。驻点中介不到8家,各中介办公室内仅有1到3名工作人员。

  其中,一家名为翼龙贷网的中介,专做信用贷款,也是惟一一家专做信用贷款的。据翼龙贷网工作人员介绍,平台只做纯信用贷款,且出资人可以直接在网上浏览投资项目。7个月至1年的项目,扣除利息5%的服务费后,月利率在1.58%左右,年化收益20%。若出现借款人违约的情况,运营平台将回购投资人债券,并垫付本金和利息。

  “做得还不错。”这是翼龙贷网工作人员的自我总结。但相关工作人员也没有提供更为具体的数据。

  以青岛福元运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温州分公司(下称福元运通)为代表的做抵押贷款的中介或许更具代表性,因为做信用贷款的就上述翼龙贷网一家。

  像福元运通,其主做100万元以下的小额贷款业务,月利率在1.2%~1.3%之间,年化利率15%左右。福元运通并不向出资人收费,借款方的服务费为借款2%左右,依具体情况上下浮动。抵押物包括房产和汽车,目前按五成或六成抵押。

  据了解,现在抵押物这块,受累于楼市,明显不好弄了。

  像2012年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成立后不久,方爱萍当时手上有50万元的闲置资金,觉得该中心“看上去不错”,出于“试试看”的心理,她通过一家中介投资了一个在温州永强做生意的人。对方抵押的房产是二次抵押,也就是说,房产之前已经抵押给银行。

  这并不少见。对于民间借贷来说,大部分参与其中的人房子都已抵押给银行。毕竟,如果房地产一次抵押的话,那自然还是去银行贷款,利率更低,又何苦找民间借贷。

  “一般有房子首先就抵押给银行获得贷款了,如果一贷就来中心的话,要么是房子比较小比较老;要么是房产的产权所有人年纪太大,不符合银行的贷款要求;要么就是急需要用钱,而银行手续太慢。”一位也是在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成立后不久,就开始通过该中心出借自己闲散资金的程先生如是分析。

  “中介和民间借贷中心还是比较仔细的,签合同的时候,包括对方的父母当时也都来了。”方爱萍解释道,“因为如果说这个抵押的房子是老人在住,而且老人没有房产,一旦出现违约,要拍卖房子的话,是不能赶老人出去的,所以他们也过来证明老人有自己的房产。

  程先生也向早报记者证实了以上细节。

  整个抵押流程走下来,方爱萍就去过一次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手续并不繁琐,最终合同签的是半年期,月息1.2%,利息三个月一结。

  但从2012年到2014年,温州房价持续下跌,这对中介的抵押业务造成了不小的冲击。据了解,从2013年7月开始,该中心内房产二次抵押业务陆续不再开展。

  这对借贷中心业务的影响可想而知。程先生的债务人在为时半年的合同到期后又续借了一年半。续借期间,债务人原来抵押的房产作价50万元,在程先生坚持“打折”、并提前收回10万元的情况下,变成了作价40万元。

  不过,中介方的说法略有不同。据前述福元运通的相关人士介绍,可能二次抵押业务暂停的冲击不会像客户说得那么大,该公司主要做汽车抵押,房地产二次抵押业务减少对其业务量的影响,最多也就是10%。

  “借贷300万元”须备案

  近4个月登记备案额激增

  民间借贷中心设立的初衷,是想将民间借贷阳光化、规范化,这也是外界最看重的地方。自民间借贷中心在温州出现至今,当地最高单笔备案金额为5060万元。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在两年多时间里,又有多少民间借贷进行了备案登记?

  根据温州金融办提供的数据,截至今年7月21日,温州市12个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累计借出登记11356笔,计56.85亿元,借入登记11208笔,计60.79亿元,达成交易15009笔,总额为55.50亿元。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今年3月1日至7月21日,在中心备案交易金额达到33亿元,其中包含了一笔鹿城区个人借给企业的2000万元。仔细比较55亿元和33亿元这两个数字,会发现很有趣的一个现象:近5个月新增的备案交易数额占了温州市12个民间借贷中心成立以来交易总额的近60%。

  原因在于,今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下称《细则》)要求,单笔借款金额300万元以上的,借款余额1000万元以上的以及向30人以上特定对象借款的,要强制在民间借贷中心登记备案。

  即便如此,如果换算成笔数,才多少笔?就算按每笔都是最小的300万元计算,又是多少笔?

  从金额比例上来看或更明显,被纳入阳光化、规范化的民间借贷肯定仅是相当小的部分。以“温州指数”披露的数据为参照:今年第一季“温州指数”监测点的融资发生总额为121.68亿元,第二季度为132.68亿元,2014年上半年总计为254.36亿元。差不多同期内,33亿元(3月至7月)仅占“温州指数”的统计口径254.36亿元(1月至6月)的不到13%;也就是说,纳入官方统计的民间借贷比例实际上很可能仅10%左右,需要注意的是,“温州指数”的统计也仅是从近400个监测点样本中而来,而非温州民间借贷的全貌。

  在周德文看来,这可能并不难理解。因为登记“非强制性”,而且民间借贷很多情况下并未达到单笔300万元的标准。

  从方爱萍的经历来看,既然非强制性,也确实没必要一定去登记。

  因为在前述借款经历中,令方爱萍没有意料到的是,合同期内对方多次不能按时还息还款。多次续借后,连合同都没有签。方爱萍说:“有时候打电话对方也不接,接起来又有各种理由——月底啦,家里有人住院啦,人都见不到。当时中介和我一起催,心里就有点慌起来了。

  经过几番曲折,在借款一年后,方爱萍终于收回了全部本金和利息。“还好最后不用到走法律途径的地步,操作各方面也是规范的,可能对方也真的是做生意一下子钱还不出来,但我已经不推荐身边的朋友去了。

  问题在于,对于民间借贷,即便不登记,只要有借条,到法院也是照样可以走法律程序的。

  还有两个值得一提的原因。早报记者通过对比发现,通过民间借贷中心中介达成交易的1.2%~1.58%的利率,要稍低于“温州指数”的数据;此外,温州当地银行业内人士向早报记者证实,民间借贷风波之后,借贷双方的信任危机导致很大一部分个人投资者转向了更为安全的银行理财产品。

  目前,温州一些股份制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1天期有4.5%的年化收益率。“这么高的收益率,而且银行一般都会兜底,很多投资者当然很喜欢。”财通证券投资顾问叶恺聪说。

  “不愿备案”事出有因

  纳入征信能否成突破口

  为什么很多人不愿意去民间借贷中心进行登记备案?很多时候,真要深究这个问题,这个逻辑在民间还得以“为什么要来民间借贷中心”的面貌出现。

  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民间借贷登记备案如果可能对日后向银行贷款产生负面影响,甚至是没有好处,不管民间借贷中心的运营有多规范,都“不值得一试”。

  “出资人不愿露富,作为借款人的中小企业也不想让人知道自己从银行贷不到款。同时,在有记录的情况下,如果银行发现这个企业或者个人有很多民间借贷的负债记录,从银行贷款也会变得更难。”周德文对此表示。

  一位银行业内人士向早报记者表达了类似的观点,“长期从事资金借贷的出资人不是高风险客户吗?出资人的钱不会是以银行低利率的贷款来运作民间高利息的贷款吗?有民间借贷的客户我是不会批贷款给他的,说不定哪天就倾家荡产了。

  与此同时,银行业内也存在不同的声音。一位不愿具名的某股份制银行工作人员向早报记者表示,小企业去民间借贷登记中心进行借款登记,等于是把自己的信息公开化,这总好过私底下的不可追溯的借贷。

  “信息透明化不就是这样一步步建立起来的吗?”上述人士说。

  这应该也是官方的初衷之一。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温州分中心已经和温州民间借贷中心达成合作,出资人在中心可以通过征信系统查询借款人此前的征信记录。

  但问题在于,在民间借贷中心的借贷记录尚未进入征信系统。也就是说,在民间借贷登记中心备案的借贷行为,并不能在更大范围内被认可,成为申请金融机构信贷的依据。

  同时,不难发现,很多人对民间借贷中心有着更高的甚至是不切实际的期待,比如在政府层面能够保证借款“不出事”。但实际上,民间借贷中心本身并非国有机构,其工作向温州金融办汇报,但运营又是公司化形式,由温州工商联22个主要成员单位及其负责人出资600万元设立。其目标,也仅仅是作为一个平台,并不直接参与借贷审核。作为公司,中心只能对进驻的中介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监管,以及在信用上多做基础工作。

  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2011年4月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的爆发,是一场空前的民间信用危机。要使民间借贷阳光化、规范化,终究离不开一个“”字。如果民间借贷中心的登记备案不能进入征信系统,成为共享数据,那么前路,也许仍将长得望不到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