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圆中国梦,浦江同舟情--记普陀区长风三村侨眷联络员张丛麟

17.09.2014  13:49

  张丛麟老师是一名老共产党员,退休处级干部,今年已83岁高龄。张老师从2003年就担仼长风三村的侨眷联络员工作,至今已有11个年头了。多年来,张老师凭着自己对党的统战工作重要意义的深刻理解,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始终如一地服务侨界、关心侨界人士,想侨眷所想、急侨眷所急、帮侨眷所需、解侨眷所难,怀着对群众的真情、忘我的工作热情、卓有成效的工作方法带领三村的侨眷人士为实现中国梦的共同理想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工作之初,张老师还不太熟悉居民区的侨界人士,侨界人士也不认识他,开展工作有一定的难度。但张老师并不气馁,把窜门作为了解侨情的有效途径。初次上门,他请居委会干部同行。此后,他不畏酷暑和严寒,不怕多次往返五楼六楼的疲劳,经常访问高龄老人和独居老人,向他们嘘寒问暖,并及时看望患病侨眷。他还随身带着小笔记本,详细记录每家的人员、经济、健康状况、子女及需要等。到如今,小本子已換成大本子了。功夫不负有心人,三村的侨界人士都视他为亲人,有亊都要和老张啇量。对新搬进三村的侨眷他必上门关心,了解情况,并介绍小区联络组及侨联分会的活动情况,使其能尽快融入新环境。故而张老师对我们居民区归侨、侨眷家庭以及子女在国外的情况了如指掌,如数家珍。侨眷们都感动地说:老张真是我们的贴心人,联络组更是我们温暖的家。

  张老师对侨眷遇到旳困难和问题总是热心相助,并积极争取居民区党组织和居委会对工作的支持。比如,侨眷中有因生大病而造成了生活困难,张老师知情后马上向居委会领导反映,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再比如,独居侨眷中有同志提出能否解决午餐旳问题,张老师不辞辛劳地去街道联系,到区相关部门呼吁。虽然最终问题沒有得到解决,但老人还是非常感谢张老师为他付出的辛劳。又比如,侨眷中有人去世,张老师会考虑到其子女在国外,家中无人料理,及时去死者家中帮忙安排、料理后事,并和其从国外回来奔丧的子女商量骨灰处理等事宜。其子女深受感动,死者的家属也感到很温暖,独而不孤。针对侨眷中独居髙龄人员居多的情况,张老师积极宣传安装“随心聊”、“安康通”的意义,动员老人们安装,尽力解除老年人的生活之忧。张老师还积极推广侨帮侨、邻帮邻的守望相助活动。他经过深入细致的了解,首先为小区中急需要帮助的三位独居且80岁从上的老人结对,同层楼或上下层楼,每天都能看望,不是亲人却比亲人还方便。受助人不再因身边无人感到惶恐,志愿者们也因能为身边人服务感到高兴,更重要的是结对进一步加深了邻里之间的感情。

  张老师虽已高龄但他并不满足自已所做的工作,老冀伏枥更是扬鞭奋进。他说中国梦是中国各族人民的梦,退休老人也应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坚持以人为本,为侨服务的宗旨,切实加強贯彻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的宣传,2013年创办了小区侨讯《长三之侨》。作为广大侨界人士了解社情民意和学习的平台,《长三之侨》自2013年1月起,每月5日出版,至2014年6月止已出版了18期。在办报之初张老师还不会用电脑打字,只能手写内容再转交给居委干部输入电脑。为了简化流程,82岁时的老张开始学打字,请女儿指教。经女儿辅导和自己反复摸索,如今已能打字、上网搜资料、刷徽博、发邮件等。老张经常关注与侨界相关的公共徽搏,在《长三之侨》中他能领先刊登最新政策,带动大家一起学习侨务法规及相关条例,及时报道先进思想、事迹,传播正能量。老张还经常解决侨眷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如及时解答有人提出的外籍华人如何回国定居的相关政策,又如侨眷中有人询问家乡宅基地房屋翻造相关问题,张老师不但按照自己对相关法规的理解给予解答,还去相关职能部门咨询再次给予答复。

  2013年的夏天,38度的高温连续袭击上海,张老师为几位80岁以上高龄且独居的侨眷担忧了。正巧他在网上看到了浙江山区避暑兼旅游的信息,他觉得应该考虑侨界人士互助避暑的模式,独居或双独居老人结伴而行,互相照顾不孤独。去年他们4人去了浙江的董岭,气温在32度左右,晚上还要盖薄被。一个月后,上海高温已退,他们4人也神清气爽地回来了。2014年张老师在3月份就联系了旅行社去北戴河渡假,一行6人从7月5日出发至8月20日结束共45天,完全避开了高温。张老师为社区侨界的独居或双独居的健康老人们互助养老、避暑等提供了可行的模式。

  张老师虽已高龄,但他还继续战斗在侨联分会通讯员和居民区党总支信息员的岗位上。他不辞辛劳乐于助人的奉献精神,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当益壮的拼搏精神,坚持为侨服务、引领侨眷参与同心共筑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值得我们共同学习和发扬。张丛麟被评为2013年度长风社区感动十佳好人好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