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下 120急救女医生与生命赛跑 11个小时不敢多喝水没空上厕所

28.07.2017  00:41

      当人们突发疾病或意外时,总会第一时间想到拨打120。在上海,市民习惯把救护车叫作救命车;目前,闵行区已达到了每4万人口配备一辆救护车,未来五年之内将满足3万人口配备一辆救护车的标准。

      7月22日,“大暑”节气;恰逢“三伏天”中“中伏”的第一天;可见热得极致。上海中心气象台拉响高温橙色预警信号,闵行地区最高气温达到39.9℃。极热高温天,120是如何工作的,120救护车里又发生着怎样的故事?摄影师用相机记录了“紧急医疗特种兵”——闵行区急救女医生罗彩霞的一天:11个小时、行车112公里、出车9次。

      罗彩霞,31岁,辽宁人。大连医科大学毕业后来到上海工作,并在上海成家。先在一家三乙医院工作,两年多前,想挑战自己,应聘到闵行区医疗急救中心,成了一名急救医生。

      原本7:30上班的罗彩霞,7:15已出现在位于万源路上的古美分站门口。气喘吁吁的她,手里拎着一袋子冰饮料。天热,买来和同事一起喝。1米66的个头,披肩长发,鼻梁上架着一副黑边眼镜,一身粉色系短打,透着几分阳光、洒脱、活力……

      换上工装的罗彩霞,像女兵那样英姿飒爽。完成电子登录信息系统、领过出车工具。登上救护车检查物品,一圈下来,几缕刘海已被汗水粘到额头,罗彩霞干脆把头发全扎起来,刚完毕。“叮叮叮”,一阵急促的铃声打破了安静,接到调度指挥中心指令:疏影路,73岁男子 ,纳差。 罗彩霞、赵慧鑫(救护车驾驶员)、蒋伟华(担架员) 提着急诊设备,依次快步冲出门外。 此时,7:45。

      救护车一路鸣笛,10分钟到达患者住处。行驶过程中,罗彩霞已电话联系家属问询患者情况,安抚他们急救车马上到。这是每次出车,罗彩霞必做动作。车刚停稳,罗彩霞已经拎着急救药箱和心电图仪器箱冲了出来,两个箱子加起来至少有4、50斤。这时的罗彩霞像一名“女汉子”。进到患者家中,心电图、血压等测量完生命体征后,仅用了8分钟。6分钟后,将患者送到闵行区中心医院。

      将患者和医院交接完毕,罗彩霞第一个走了出来,急忙钻进车里,拿起平板电脑,填写患者救治信息。当罗彩霞走出医院大门那一刻,看到她脸上泛起一丝淡淡的微笑。赵慧鑫在后面负责收费、蒋伟华在整理担架车。

      8:59,报春路,63岁男子,摔伤。刚回到站点没多久,正在整理出车相关单据的罗彩霞又和同事冲了出去。

      9:38,康城瀑布湾道,78岁男子,发热。赵慧鑫启动救护车,按下鸣笛按钮,一路畅通行驶到患者小区。经过左拐右拐,找到患者的家,由于私家乱停放,救护车不得不在患者家开外100多米处停下。赵慧鑫随口说:“周末虽然没有周一到周五那样交通拥堵,却有了这样的麻烦。” 3人从两辆私家车中间仅能通过担架车的距离中挤了过去。

      回到站点接近11点,待命中,罗彩霞用手机镜子对着自己左照右照,整理凌乱的头发。稍作休息,罗彩霞、赵慧鑫、蒋伟华来到站点不远的就餐点,用了10多分钟,分别吃完盒饭。相互间没有多少言语,个个脸上写满了疲惫。

      11:59,闵行区中心医院有一名早产儿,需要转到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当时,烈日当头,室外温度计已显示“爆表”。赶到医院,罗彩霞让赵慧鑫、蒋伟华在车里待命,她空手来到产房楼层,对接完毕。罗彩霞双手背起站在产房门口等待早产儿被抱出来。当孩子爸爸抱着婴儿出来时,还没有育儿的罗彩霞急忙凑上去,探头看着婴儿,还问男孩女孩。看得出,她很喜欢孩子。转院时,罗彩霞看孩子的爸爸背着双肩包不方便,她主动帮其拎着。这算是罗彩霞最“轻松”的一次“急救”。

      12:55,漕宝路,一公交车事故,群体性受伤。狭小的车厢里挤得满满的。罗彩霞挨个问诊,大多是皮外擦伤。她为一位胸外伤年长者静脉挂水时,只见罗彩霞紧握伤者的手,稳稳地进了针。对此,罗彩霞说:“刚开始在车上扎针,遇到道路不平 ,车子颠簸,很不习惯。时间久了,‘功夫’自然练成。”在医院里,由于一位年长者的伤者家属还没赶到,她举着盐水袋,带着伤者四处去就诊。在收费时,两位年轻的姑娘没有带现金,罗彩霞掏出手机,用个人网络支付,帮忙完成没有现金患者的收费,再自己垫付。两位姑娘说:“希望以后能用先进的付费方式解决这个小小的就医问题。”

      救护完公交车事故伤者,走出室外,天空下起了雨,罗彩霞自言自语地说:“总算下雨了,该降降温了。”刚一脚登上救护车,罗彩霞手中的电话又响了:中春路,车祸。在行驶中春路车祸现场的路上,不大的雨戛然而止,又是艳阳高照。罗彩霞得知伤者是昆山来送货的,被大货车追尾,车辆损坏,自己右下肢疼痛,担心货物不能及时送到时,还安慰伤者,身体健康安全重要,先在医院进一步检查。罗彩霞说:“夏天,是交通事故的高发期,人容易疲倦、急躁等,都会影响驾驶安全。”

      15:00,都市路,八旬男子发热。刚进到患者家里,一阵热浪袭来,患者下身赤裸躺在里屋门口、大小便失禁。罗彩霞安然处置、赵慧鑫帮老人擦去身上的大小便、蒋伟华准备软担架。患者的家属在一旁,懊恼地说:“这么热的天,也不开空调,是命重要,还是钱重要。” 罗彩霞说:“这样的事情,夏季时常发生,老人节省舍不得开空调。还是建议大家,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刚说完防暑,罗彩霞又同事冲进如蒸笼的室外。

      16:14,古美路,七旬女子脑梗。送完患者从上海市第六人民离开行驶的路上,罗彩霞手握着平板电脑和相关单据,头靠在车窗上睡着了。

      17:13,莲花路,车祸,五旬女子脸部受伤。接近现场,远远地看到一位身材高大的年长男子,挥舞着太阳帽示意,他是路人,看到发生车祸,主动帮忙。满脸大汗的他对着急救人员说:“为你们点赞,5分钟就赶来了。” 罗彩霞忙着给伤者包扎伤口,赵慧鑫扶着伤者、蒋伟华推着担架车待命。将患者抬上急救车,罗彩霞帮患者联系了患者家属说明相关情况。在医院里,罗彩霞看到伤者眼角有泪水、血水,老人眼角一直在不自认的动,她掏出纸巾帮老人轻轻地擦拭。这样的动作,当天,罗彩霞有过3次。

      走出医院,赵慧鑫说:“车子要吃‘晚饭’了。”给救护车加完油,回到站点,已18:20。离晚班接班还有10分钟,赵慧鑫在车里待命、蒋伟华擦车、罗彩霞则钻进闷热的库房,忙着为救护车补药等。补完药品,罗彩霞有坐在电脑前面,整理出车病历等。她说:“今天周六,出车相对的少,中间先整理了一部分。不然,会更晚下班。”

      18:58,罗彩霞换过便装,走出急救站。走了10多分钟,来到公交站台,等待回住处的公交车。

      在一天出车的过程中,摄影师见缝插针地和罗彩霞聊了不少:“每天这么忙,你吃得消吗?”。“说实话,每一次成功挽救了生命时,那种成就感无法用言语表达。辛苦,真的不算什么。1年前,一位94高龄的老人在家中突然出现心脏骤停,我对患者采取了心肺复苏,挽留住了他的生命。当场,他的儿子拉住我的手,满脸泪花的对我道谢。” 罗彩霞动情地说。

      当天,调度指挥中心3门120接警电话同时接听急救电话,分布在闵行各个区域的12个急救分站的急救人员没有停止。罗彩霞、赵慧鑫、蒋伟华的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却不敢多喝水,因为过多的喝水对于来往奔波的他们来说是一种“负担”。

      急救医生罗彩霞的一天,只是上海千万个急救人员的一个缩影。对于广大的急救人员来说,每一天都是一场“生与死”的速度较量!不论春夏秋冬、不顾酷暑严寒,坚守着“时间就是生命”, 穿梭于大街小巷,在艰苦的环境和疲惫的奋战中为一个个生命奔波,体味着挽救生命的崇高价值......

 

                                                                                                                            (王亚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