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季愚同志

21.07.2014  21:03

我与王季愚同志相识于1972年。我俩共事8年,她是我的老师,也是团结合作、友谊诚挚的战友和同事,对我的影响和教导非常深刻。

十年动乱,季愚同志遭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迫害。但她的信仰、理念和对教育事业的忠诚愈挫愈奋,毫不动摇。她坚持不违背自己的良心,不胡乱揭批他人。从黑龙江回到上海后,她日夜抓紧读书,坚持工作。

季愚同志是我的老师,她年轻时是鲁迅先生一家的好友。抗战爆发前一直参加“左联”工作。她爱好文学,参加革命后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既是教育家,又是文学家。“文化和教育本是一家,没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是不可能担当教育工作”。这是她经常强调的。记得有一次我去她家商讨工作,见她的书房里满屋是书,只有一椅一桌。她下班后的唯一爱好,就是读书,爱读书就是她的生活。她不仅是我的老师,也是全校师生的老师。

身为一校之长,季愚同志一直忠诚服务于上外的教育事业。文革结束后,上外经历了“拨乱反正”。这期间,她经常和我议论,如何贯彻小平同志对教育工作的指示:“如何把教育工作认真抓起来?”“如何用中国的历史教育青年?”“如何走向现代化,放眼世界?”在她力促下,上外着手组建了电化教育馆,把语音实验室建设成为电化教育馆。改革开放初期,外语教育类书籍缺乏。季愚同志一直牵挂着外语教育图书出版工作。在她住院乃至临终时,仍然和我议论着外语教育图书出版工作。可以告慰季愚同志的是,在我和胡孟浩等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季愚同志的这一临终嘱托得以实现,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正式建成,并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大学出版社。

季愚同志终身不忘党的建设工作,支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粉碎“四人帮”后,她在校党委会上提出,搞“揭批查”,不要再搞发动群众的那一套“运动方式”,要实事求是,要抓调查研究,把事实真相搞清楚。她的这一主张受到了当时市委、市教委领导的肯定。我校党的工作和教学科研等项工作由此顺利地走上规范化建设与有序推进的轨道。

时光如梭,季愚同志离开我们已经整整33年了。我们上外人将永远怀念她。(韩宗琦 作者系原上海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离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