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播上海】阿大,和他的葱油饼
阿大三十岁不到,拜了本地师傅学做葱油饼,到如今已经三十年出头,今年阿大也是六十岁的人了。
他驼背是因为小时候学农受伤,出了医疗事故,他很坦然,说现在年纪大了,做生活越来越吃力了。
阿大的家就住在南昌路上,从前在马路斜对面做葱油饼,现在的这个摊头其实是家里的天井搭出来的,门外弄堂树木葱郁,刚好让排队的食客躲荫头。
门口还有一排等位的专座,是吃客募捐的。
阿大每天凌晨两三点起床,开始和面备料,六点开门迎客。
面团足足有二两二,大得仿佛跟阿大瘦小的身形不成比例,面团里包进一点蜡黄的油酥,一朵肥美的猪油,然后就是大量的葱!
这点料说起来没什么稀奇,面团和油酥只是平常,猪油是附近的菜场上拿货,葱洗干净了切段便是。
但阿大就是有本事让它们成为传奇!
面团放到铁板上,压成一公分朝上那么厚的饼,用豆油慢慢煎……从前慢,车马慢,煎饼也慢。
由于阿大的葱油饼厚实又料足,所以要足足煎十五分钟,煎到透,阿大无比耐心地候在炉子边,慢吞吞地一只只翻面。
客人们守在门外,眼睁睁地看饼从鹅黄慢慢变到金黄,猪油吱吱往外冒,葱香袭人。
煎好的葱油饼还有最关键的一步:送到炉子里烘,明火烘走多余的油脂,烘出面饼特有的焦香。
漫长的二十分钟等待后,葱油饼总算出炉,黑乎乎的不规则圆,有时葱和猪油漏在外面,卖相真不咋样,但是莫名看着就叫人感动,仿佛里面凝结了阿大的人生智慧。
客人们在旁边已经按捺不住激动,阿大仍旧平静地一只只仔仔细细用牛皮纸装袋。
在阿大这里,老客人有的预定权利,有时候一订就是三四十只,现场排队的客人只好眼巴巴地看着他慢悠悠装袋,十只十只地往熟客手里送……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有恃无恐。
吃客们等着等着会自动抱团,年轻人主要是拍照,无死角拍摄,发朋友圈。
阿姨妈妈们聊得很开心,各自打听一下,侬哪里过来啊?排了多久啊?买几只啊?
这里每人限购十只,所以大家基本上都是恶狠狠地买到上限。
有人在帮阿大算:哦哟,一天卖三百只饼,算伊赚1200块,每个礼拜休息一天,一个月赚三万块!阿大可以额。
还有人在出点子:此地弄堂口最好摆张麻将台子,我们凑一桌麻将,边打边等,买到的人走,后面的人补上来——爷叔侬真想得出哦!
大家也在交流阿大的各种八卦:
我是看了《每周广播》来的,半个专版介绍哦。
我是看了纪实频道播的片子来的。阿大还插嘴说:伊拉拍了三个月来!
喏,上次一个美国华侨专门来这里买了葱油饼带上飞机回美国,用外国的烤箱烤一烤吃!
旁边一位爷叔忽然来一句:
介伟大的葱油饼啊!
我觉得,造就这伟大葱油饼的,不仅仅是阿大和他的坚持,还有来排队的吃客和他们的坚持。
这里排队,请做好等候一到三个钟头的准备,半个钟头算额角头碰天花板了。
据说平时工作日十点左右可以少排队;早上六点一开门或者下午三点关门前也可以去碰碰运气。
吃心这次是为了做电视节目来踩点的,挤到队伍最前面、顶着油豪气,跟阿大聊了两句,本来担心他像钟楼怪人一样怪癖,待客会不会很凶?
没想到他一开口就很和善,有问必答,说的都在点子上,而且他竟然猜出来我是电视台的,“一看你就像啊!我做葱油饼介许多年,看人看得多来!”
最后附上我们摄界小伙伴拍摄的“阿大葱油饼”。看着这一只只外脆里嫩、葱香满溢的葱油饼。你的口水还忍得住吗?
一个专注“提问&回答”的版块
新闻热点、办事盲点、“熟人”八卦、人生指南...
事无巨细 想问 就!留!言!
我们负责请教当事人、知情者、政策制定者…
以新闻人的素养,把每个问题“扒穿”给你看!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