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铁1号线纯国产设计 德国设计系误传

13.07.2015  15:22
201507130351135491 - 新浪上海
l_111642_zyk10-13s_4 - 新浪上海
来源: n.sinaimg.cn
一号线常熟路站和二号线江苏路站入口处,一样都有三级台阶。 张震亚 摄 一号线常熟路站和二号线江苏路站入口处,一样都有三级台阶。 张震亚 摄

  问:一直有人说,上海的地铁一号线当初是德国人设计的。一个明显之处就是德国人注重细节,考虑到上海雨水多,所以在每个室外出入口都设计了高于地面的台阶,能阻挡雨水倒灌。而后来的二号线,因为是国人设计的,就没考虑到这些,因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我总觉得这种说法未必正确。一来,申城一号线建设之初,国内已有投入运营的地铁线路,完全有能力自主设计;二来,作为一个地下设施,防汛应该有严格的建设规范,几层台阶哪有这么“玄乎”。那么,“德国设计”这种说法究竟是真的吗?(市民翁先生)

  民间说法

  市民李先生

  作为经典案例

  写入《细节决定成败

  我认为这种说法不是“空穴来风”。在2004年出版的一本知名度较高的书《细节决定成败》中,还特意引用了这一案例作为经典例证。如果是假的,书中怎么会引用?并且,书中提到,德国设计精到的地方,并不仅仅只有室外出入口处的防汛三级台阶一处,还有很多处可以体现。

  比如,德国设计师还根据地形、地势,在每一个地铁出口处都设计了一个转弯,这样做不是增加出入口的麻烦吗?不是增加了施工成本吗?当二号线地铁投入使用后,人们才发现这一转弯的奥秘。其实道理很简单,如果你家里开着空调,同时又开着门窗,你一定会心疼你每月多付的电费。想想看,一条地铁增加了转弯出口,省下了多少电,每天又省下了多少运营成本。

  又如,站台上的一条装饰线,也是细节之一。每个坐过地铁的人都知道,当你距离轨道太近的时候,机车一来,你就会有一种危险感。北京、广州的地铁都发生过乘客掉下站台的危险事件。德国设计师们在设计上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他们把靠近站台约50厘米内铺上金属装饰,又用黑色大理石嵌了一条边。这样,当乘客走近站台边时,就会有所“警惕”,停在安全线以内。

  此外还有站台宽度等其他几点,都能够体现出德国设计师的“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