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个“微课”软件上线几分钟就能生动传授语数外
■ 用微视频覆盖中小学课程 让学生成学习主人
近日,一款不需要任何技术门槛,可实时根据需要,用涂鸦的方式,在视频上把重要知识点手动标注出来的全免费软件“酷学习plus(酷学习+)”悄然上线。目前,已经上海、北京、广东、山东等省市的教师体验过,他们表示,这真正实现了中国慕课在“翻转课堂”上的技术突破。
慕课引发教育革命
慕课,来自英文Mass Open Online Courses(大规模公开在线课程)的简称“MOOC”, 慕课技术正在推动教育的变革,在国外Coursera、Udemy、Edx、可汗学院等一批国外慕课教育平台崛起,慕课技术正在推动教育的变革,在国内,中国教育部发布的2015工作重点中明确提出了“加强慕课的建设、使用和管理”。
早报记者了解到,这款软件是由中国最大的基础教育慕课平台酷学习(http://kuxuexi.com)在全国率先推出的全免费软件,酷学习CEO李旭辉表示,慕课是可以真正实现教育公平的突破口,中国慕课的推进,并不是打破老师的饭碗,而是让老师的角色得到革命性的转变。
“酷学习plus(酷学习+)”就是以“零门槛”的方式,帮助更多的教师快速适应中国教育变革的浪潮,在国家鼓励“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借助互联网教育的优势,为中国的教育改革做出贡献,同时也是成就个人的平台,因为借助互联网的东风,讲课生动、有趣,又会运用新媒体技术的名师会受到更多的学生欢迎。
经济学家、国务院参事汤敏认为,慕课引发的是巨大的教育革命,“慕课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让任何有学习愿望的人能够低成本地,通常是免费地学习。它正在改变着几千年来的传统教育方式,使授课者与学习者能跨越时空,让知识获取的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汤敏说,“慕课革命”可以真正打破择校热、学区房的怪圈,让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孩子享受到和城市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
孩子也成为了“小名师”
早报记者在这款名为“酷学习plus(酷学习+)”的iPad App上看到,微课的时间都比较短小精悍,短的不足一分钟,长的十几分钟,平均都在五六分钟左右,内容包罗万象,数学、英语等都有,《矩阵概念与线性计算》、《勾股定理》、《二元一次方程组》、《九宫格》等,配上形态各异的实时知识要点的涂鸦,生动有趣。
记者还发现,视频的上传者,除了中小学老师之外,还有小朋友。一个名为《Rebecca》的微课,时长2分32秒,视频上传者是一个英文名叫做Rebecca的孩子,在微课中,她介绍了自己的名字,并介绍了大狗叫“dog”,小狗叫“puppy”,多样的图片,生动的讲解,宣告了一个“小名师”的诞生。
“学习并不枯燥,学习可以很酷很好玩。” 酷学习的CEO李旭辉曾担任优酷网华东区总经理,他发现互联网对教育的变革是巨大的。于是,2013年初,他联合几个创始人一起创立了酷学习。
酷学习所有微视频内容都是根据国内K12(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课程教学体系构建,且全部原创,实现了全年级、全学科、全覆盖。目前酷学习已成为中国最早和最大的主要针对K12为对象的“慕课”平台,其App在2014年5月上线后大受欢迎,并一直被苹果应用商店推荐为教育类精选App。酷学习plus(酷学习+)安卓版正在测试中,近期将开通。
李旭辉介绍,目前,酷学习“慕课”平台包括酷学习网站和酷学习手机、平板App。内容以涂鸦微视频为主,整体内容的设计是根据课程教学体系构建。目前包含了K12中一年级到高三的所有课程,同时开设了大学阶段的数学、英语、法律、经济学等课程。到目前为止,酷学习总体用户已经超过300万。
从2014年起,酷学习已经与上海各中小学合作推行慕课(MOOC)的“翻转课堂”新体验;通过借助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实时接入移动互联网,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让学校和老师成为学生的私人定制, 教师可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为教师提供新机遇
曾经有人担心,慕课会让很多的老师失去工作,教师就变得渺小而不必存在了?
李旭辉不赞同这样的观点,他认为,这其实是在新技术环境下要求教师快速进行角色的转变,早在酷学习平台建设初期,就已经考虑如何帮助教师适应“慕课”发展新形势下的角色转变,以及如何帮助教师利用“慕课”平台发挥个人特长,让更多的教师分享他们的知识和教学经验,同时参与到慕课的建设中来。
“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者,在教育中的角色不可缺少,随着慕课教育的普及,教师不用备课,不用讲课,看上去似乎无事可做,但实际上却担负了更加重要的职责,那就是利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加入慕课教育的资源制作中。”李旭辉说。
于是,2015年3月底,酷学习推出了“酷学习plus(酷学习+)”的软件,为教师提供了快速制作高质量微课的工具,令众多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找到了加入慕课传播的新途径,而且通过这样的软件,优秀的教师可以突破教室和单一的学校,扩展到千里之外,又节约了没有时间备课或教育资源匮乏地区的教师的时间,让网络成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