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形成天然铀大产能建设方法技术体系

27.10.2016  07:37

  日前,中核集团地矿事业部发布消息称,随着新疆蒙其古尔千吨级铀矿山的建成投产,我国基本形成了天然铀大产能建设的方法技术体系,将为我国在北方盆地相继建设的千吨级铀矿基地提供了经验和技术支撑。
  蒙其古尔项目是我国单个设计产能最大的铀矿山。在组织推进模式上,该项目采取探采一体化的新形式,在2009年实施详查的同时,组织开展矿床开发技术研究,到2014年一期工程建成矿山并开展二期工程前期工作,用时仅5年时间,比过去从矿床勘探到建成一个产能项目缩短一半时间。随着今年7月二期工程建成并进入试生产阶段,在催生我国首个千吨级铀矿生产基地的同时,创造了比国内目前平均水平高出6倍以上的劳动生产率,基本实现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
  在方法技术组合上,一是形成了大深度钻孔施工技术。蒙其古尔矿床矿体埋深在400~750米,突破了此前国内已开发地浸矿山矿体埋深普遍在300米的深度。为此,项目组通过技术攻关,突破钻进施工、井管连接、成井等关键工艺技术,成功完成了670米深度的钻孔施工,基本解决了深度700米以内地浸钻孔施工技术难题。
  二是形成了多层矿开采技术。多层矿同时开采技术是国内外地浸采铀前沿技术。蒙其古尔矿床铀资源是2~3层矿重叠产出。在国防科工局核能开发项目的支持下,项目形成了切割成井技术、射孔与水力喷砂等先进成井技术,研发了封隔器等关键设备,实现了各层矿同时开采的技术目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是首创移动床与固定床结合新工艺。地浸采铀水冶工艺一直分别采用移动床和固定床两种技术。项目组根据蒙其古尔矿床中性浸出液的特殊性,以及大型生产系统浸出液处理要求,首次采用移动床吸附、固定床淋洗转型铀水冶新工艺,实现移动床与固定床水冶工艺的有效结合及高效运转,有效解决了中性浸出液水冶处理时产生“结壳”、汽泡等难题,保障了工艺的平稳运行,且投资额比单独采用固定床工艺降低了50%。该工艺成功应用于工业生产线在国内外尚属首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在蒙其古尔提供的智力资源支持下,内蒙古通辽、鄂尔多斯地区两个大千吨级绿色可地浸砂岩铀矿山建设有序实施。其中,2014年5月,内蒙古巴彦乌拉可地浸砂岩铀矿扩大试验成功;同年7月,纳岭沟可地浸砂岩铀矿扩大试验成功;2015年通辽铀业钱Ⅱ块扩产工程建成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