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建议打通苏州河沿岸步道 加快两岸协调发展

24.01.2016  09:04

  苏州河是上海城市中心的“母亲河”。因水而生,依水而居,亲水而行,苏州河承载着几代老上海人儿时的美好记忆。人为的破坏曾使原本清澈的苏州河遭受污染,市区河段终年黑臭,鱼虾绝迹,两岸环境脏乱。1998年苏州河一期整治工程启动至今,苏州河的整治已卓有成效,但如何让老百姓切实享受到清澈河流所带来的好处、共享治理成果成为委员们关注的议题。

  刘毛伢委员认为,苏州河沿岸的公共空间分割破碎,旅游开发面临着空间上的约束。“岸线没有贯通,缺少足够的滨河公共空间满足旅游功能的开发。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苏州河两岸的住宅阻隔了苏州河与城市腹地的联系。住宅小区紧贴苏州河河岸而建,散步的市民没走几步就遭遇死路。”韩曙委员曾尝试从外白渡桥开始沿苏州河两岸徒步,发现绵延数十公里的沿河路段被加油站、垃圾码头、学校、仓库占领。韩曙做了一个初步统计:在全长近17公里的苏州河中心城区段,西岸16处被阻断,南岸有25处被阻断,好端端的岸线被隔成了43段区域,有的路段将防洪墙砌到2米多高,行人根本无法观看水景。“即便是可以通行的沿岸景观道路,各区的重视程度和设计规划布局的理念也不太统一,公共空间的格局风格千差万别。

  对此,韩曙建议重新编制苏州河沿岸景观布局规划。“两岸的建筑都不能贴着河道,在不同地段分别后退若干米,还河于大众,让人们沿着两岸‘走通苏州河’”。同时他提到,很多市民喜欢在晚上沿苏州河周边道路散步、跑步、跳舞,苏州河已成为大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因此,丰富苏州河沿岸慢行交通和休闲宜居功能成为眼下不可忽视的一块内容。“可以增加苏州河沿岸游船码头的数量及码头配套设施,整合岸上众多的博物馆等分散的旅游资源,做到水陆联动;在滨河地带形成日常性的滨河游憩活动区域。”刘毛伢建议。

  苏州河市区岸线全长21公里,流经长宁、普陀、静安、虹口、黄浦等区,黄浦、徐汇、长宁主体在南岸,杨浦、虹口、普陀主体在北岸,还有原闸北静安两区“撤二建一”后新静安区纵跨苏州河。由于经济基础不同、人文环境差异以及交通瓶颈凸显等历史遗留问题,使得上海中心城区苏州河南岸的经济规模、发展财力、社会事业普遍领先于苏州河北岸,呈现“南强北弱”的局面。

  为此,陈永弟委员建议以苏州河两岸协调发展为核心,完善城市资源配置。“打通南北向的产业经济、路桥交通和公共服务,形成有效互动、资源共享。通过产业经济互补互动,连通上下游产业链,连接南北向产业园。同时加快北横通道、曲阜路拓宽、万荣路打通等工程,并用好苏州河上30座跨河桥梁,以缓解城市次干道压力。加大苏州河南岸城区优质生活资源向北部城区辐射力度,实现人才、硬件、管理等各方面的“北扩”。

  要实现两岸协调发展,单个部门、区域、企业都无力承担,为此陈永弟建议市级层面成立专门的苏州河综合性开发机构,负责对苏州河开发的统一协调,保障建设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