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珍贵延安时期鲁艺版画落户复旦大学图书馆

23.04.2018  15:44

时隔73年,一批珍贵的延安时期鲁迅艺术学院(简称鲁艺)版画飘洋过海,落户复旦大学图书馆。

美国陆军航空部队飞行员乔治·韩伦中校的子女,带着15幅由鲁艺版画名家创作于1940年代的木刻版画和版画背后故事,回到中国。

4月21日,“归来:艺术穿越时空——Hanlon中校捐赠延安鲁艺版画捐赠仪式暨主题展开幕仪式”在复旦大学举行。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承功、韩伦中校子女代表丹尼斯·韩伦(Dennis Hanlon)、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陈思和在仪式上致辞。仪式上,关于韩伦中校等美国飞行员获救过程和这批版画背后故事的纪录片《归来》正式发布。随后,Hanlon中校捐赠版画展厅及主题展开幕,与会嘉宾参观了展览。促成此次捐赠和展出的版画研究专家、密歇根大学亚洲语言与文化系教授唐小兵做了专题演讲“延安版画的历史意义”。

韩伦中校子女参观展览

韩伦中校为美国陆军航空队(今美国空军前身)队员,1944年9月8日,其所属机组在执行对日轰炸任务后遭日机追袭,飞机坠于渤海海滨。韩伦中校与其他6名组员安全跳伞,在中国军民的倾力护送下,徒步1500余公里到达革命圣地延安。韩伦中校等人在延安受到了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的接见,并受赠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版画作品集共15幅。

2017年,经唐小兵牵线搭桥,复旦大学图书馆与捐赠人沟通之后,韩伦中校三位子女将15幅版画以及与此相关的照片、日记、信件、回忆录(China Walk)等文件无偿赠与复旦大学图书馆。
“我的父亲在1996年去世,他没有交待如何处理这批版画。我们子女商议后决定把它们捐赠出去,正好这时候复旦大学图书馆找到我们,我们觉得没有比这更合适的地方了。”丹尼斯·韩伦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他们希望父亲在中国的这趟传奇之行,这段被中国人帮助的历史,能够被更多人了解。

古元,《逃亡地主归来》,1942

彦涵,《村选》,1944

胡一川,《牛犋变工队》,1943

而在艺术价值上,唐小兵认为,延安的木刻版画,不仅是中国现代版画史上,更是二十世纪中国艺术发展史上丰富多彩、具有开拓性的一章。“除了在创作概念和方法、艺术生产和传播方面进行着全新的实验,除了以平实而又积极的眼光来展现新生事物和新的社会政治主体,延安的木刻艺术家们还在视觉语汇、叙事方式和构图上,大胆汲取本土民间艺术的养料,创造了独特的、既熟悉又新颖的艺术风格。”唐小兵评价道。

韩伦中校家属向复旦大学图书馆捐赠的这批版画资料,蕴含着两国军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难忘岁月里勠力同心抗击日寇的战斗友谊。为了更好地收藏、陈列这批版画,发扬其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复旦大学图书馆专门设置以George A. Hanlon中校命名的展室,结合多种形式展陈受赠的鲁艺版画和版画背后的故事。版画原件将在复旦大学理科图书馆展出至4月28日。

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表示,此次受赠的延安鲁艺版画,使得复旦大学图书馆的红色收藏特色得以丰富和强化,是继陈毅元帅捐赠资料落户复旦大学图书馆后的又一批重要红色特藏,对于提升图书馆的革命传统教育职能具有重要意义。“这批版画会永远留在复旦,在复旦展览下去,可以预见未来会有很多复旦诞生的艺术家、学者受益于这批版画。”陈思和说道。

作为一种特殊的造型艺术,木刻版画有着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方式,因其自身创作材料较易获取,印刷制作具有可复制性,成为了抗日战线上的“特殊的武器”。抗战时期延安木刻版画创作独树一帜,富有情节性、直观化等特点,有效地起到宣传革命信仰、凝聚民族精神、打击敌人的重要作用。延安的木刻版画创作涉及陕甘宁边区及相关解放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民俗等多个领域,为研究这段抗战时期的历史背景、人民精神状态、当地民俗风情提供了生动详实的材料。

韩伦中校子女捐赠的这批版画,共计15幅,均创作于1941年至1944年期间,其中1943年的作品最多,有7幅;1944年的作品6幅;其他年份的作品各一幅。创作者包括:古元(5幅)、彦涵(5幅)、计桂森(2幅)、力群(1幅)、胡一川(1幅)、马达(1幅)。这些作品生动地刻画了解放区的生活风情、生产战斗、民主生活等场景,艺术化地呈现出延安等解放区的那段红色岁月,承载着战时百姓的集体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