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参与抢救“钢铁英雄”邱财康的中国烧伤护理学奠基人陶祥龄在沪逝世
|
陶祥龄一生专注于烧伤护理,她带领瑞金医院护理团队建立的护理常规和护理工作标准,在重症医学等疑难患者救治中得到推广。图为陶祥龄为灼伤病人做护理。(瑞金医院供图) |
我国烧伤护理学奠基人之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烧伤护理创建人及烧伤学科第一任护士长、瑞金医院终身教授陶祥龄,因病医治无效,于前天16时35分在瑞金医院逝世,享年86岁。
陶祥龄一生专注于烧伤护理。60年前,她参与抢救护理的“钢铁英雄”邱财康,被称为世界烧伤医学史上的一个奇迹,亦是中国医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标记。而她带领瑞金医院护理团队建立的护理常规和护理工作标准,不仅至今还在烧伤抢救中大量应用,同时也在重症医学等疑难患者救治中得到推广。
“从普通护士到终身教授,陶老师的一生很励志。”瑞金医院烧伤整形科主任医师张勤说,陶祥龄始终一心一意护理病患,在烧伤护理学领域脚踏实地探索。
陶祥龄一生对中国烧伤护理学作出了卓越贡献。1950年从震旦大学附属广慈医院高级护士学校毕业,陶祥龄一直在广慈医院手术室当护士。26岁那年,她迎来了人生中的“转折点”——她与一群知难而上、勇担风险的的医务人员共同创造了一项世界医学奇迹。
1958年5月26日23时许,上钢三厂青年炉长邱财康全身89.3%面积的皮肤被滚烫的铁水灼伤,深度灼伤面积达23%,生命危在旦夕。“当时在世界范围内,烧伤科被称为外科学的顶峰。”张勤告诉记者,特别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时中国还没有烧伤科,抢救如此重患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医学的极限似乎已划好了生死线,但医院、病人和家属,却都没打算放弃。上海第二医学院(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和广慈医院(瑞金医院前身)迅速组织抢救小组,当时医院选调了所有尖子,从大牌专家到小年轻,光是护理团队就抽调了七名科护士长,陶祥龄也在其列。
待邱财康病情稍稍平稳一点后,医院决定手术切痂,清创抗感染。瑞金医院护理部主任吴蓓雯曾听老一辈人提起,当时大家抱着“外国人能行,我们为啥不能”的心情全力救治。
随着病情一步步平稳,邱财康转到传染病房二楼,又转到四楼。医生护士团结一心,从病人心理到家属情绪“整体护理”。在邱财康住院的一年多时间里,他的家人与护理人员成了好朋友。
经历了这段惊心动魄、挑战极限的救治,瑞金医院一步一个脚印开创了烧伤护理专业,陶祥龄也由此成为医院烧伤护理的创建人及烧伤学科第一任护士长,瑞金医院烧伤科也成了全国各地专科护士进修的一个“摇篮”。
“陶老师给人的印象就是智慧、果断、敏捷。”张勤说,从一名普通护士到终身教授,陶祥龄很不简单。
1962年,陶祥龄参加首届护理学术会议交流,介绍救治严重烧伤的“广慈护理模式”在全国推广应用。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了与会代表,并当面勉励陶祥龄:“只有不懈怠,才能不落后。”
陶祥龄一生铭记周总理嘱托,敢为人先,勇于创新。她根据病房细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建立控制院内感染传播的相关护理制度;针对烧伤病人静脉穿刺难,她创造的指压法、推行法和已成活皮片下及疤痕组织下静脉穿刺的方法,挽救了大量严重烧伤患者;针对严重烧伤患者气道护理难点,她不但建立并完善 《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护理规范》,还联系器械厂家,设计并制作了特殊长度的套管;同时她首创 《瑞金医院烧伤科气管套管更换的规范》,用于烧伤病人救治,使大量患者避免了因气道意外而导致抢救失败。
生命不息,为护理事业奉献的心意不竭。1984年,陶祥龄率先运用现代化的电视教育手段来教育和培训护士。由她自编自导的 《无翅的天使》《牢记血的教训》 等示教片,成为瑞金医院护理新职工岗前培训的必修课之一。1993年,由上海市统战部、卫生局、高教局联合创办,由香港爱国人士刘浩清先生捐资建造的“上海高级护理培训中心”,聘请陶祥龄担任第一任主任。在她担任培训中心主任的六年间,共举办37期各类在职护士继续教育培训项目,累计受训学员达6000余人次。
“当你用心去感受患者的痛苦和需求时,你就会有克服一切困难的意志和动力,去不断学习和钻研,也一定能取得成功。”一生奉献给瑞金医院,一生奉献给她挚爱的护理事业的陶祥龄,用自己的生命阐释了“南丁格尔誓言”。
来源:《文汇报》 2018.02.13 第7版 科教卫;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