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康健街道:党员"五节课"点亮群众“微心愿”
在上海徐汇区康健街道,党员正在对接社区居民一个个“微心愿”。欣园居民区一位独居老人有一个“微心愿”:最好每天能监测一下自己的血压。社区内一家生物科技企业党支部的党员知道后,为老人捐赠了一台崭新的电子血压计。受助老人激动地说:“我的心愿没想到这么快就可以实现了,心里感觉很温暖!”
这是上海中心城区内一个普通街道在党员“两学一做”活动中“学习实践”的一个小小事例。康健街道党工委书记程伟说,“两学一做”,要将学习与思考、实践与工作紧密结合,真正体现“基础在学、关键在做”。街道党工委结合长期坚持的“康乐工程”的升级,设计和开展微党课、公开课、示范课、实践课和讲评课这“五节课”,寓教于日常。
首先上好“微党课”。党工委中心组、机关、居民区、“两新”组织、离退休党员一起努力,创新党课学习形式。短、小、精的“微型”党课人人讲,交流所思所想。同时,用“微信”党课来“创新讲”,在微信公众号、微信多媒体、微信群里,进行学习交流。
还要上好“公开课”。在街道的各个居委会,由经验丰富的老书记从案例入手,讲解如何将理论指导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同时开设现场“公开课”,组织党员参观学习好经验、好做法,并且进行交流。
更要上好“示范课”,组织参观专题组织生活会的示范点,重温入党宣誓仪式,在党小组会议、党支部会议中增强党性认识,了解发展历程。
不过,更为关键的,是上好“实践课”。在街道里,党员们一说起“实践课”,都能够把“课程、课目、课堂作业”说得既具体又生动:比如,在动拆迁基地,上好了化解矛盾的“实践课”,增强对人民立场的理解和认识;在小区家庭,上好了沟通协调的“实践课”,增强了如何“走百家门、解群众忧”的责任意识。
“两学一做”不是一阵风,实践课不单单要出成果,而且还要在长效的平台上出“长效的成果”。在康健街道,党员们都知道,“两学一做”“五节课”,最后一节课就是“讲评课”,对党员进行评议,对整改情况进行评议,目的是加强“阵地型”的实践,完善党员“先锋行动”的长效平台。
目前,街道班子领导、机关党员干部、区党代表组成团队,每月定时、定人、定点到居民区“驻点办公”,掌握社情民意,解决社会矛盾,指导基层自治,形成了“驻点直联”的实践阵地。而在居民区的楼组,由楼组党员成立服务小组,定期召开楼委会、公共客厅议事会,加强邻里沟通,直接服务群众,做到“小事不出家门,大事不出楼组”,形成了“楼组实践阵地”。
康宁坊29号楼组,将孤寡老人列入重点服务对象,成立“帮到底”小组。97岁的独居老人朱阿婆,虽然住进了敬老院,却一点不孤单,党员和邻里坚持每月3次轮流去看望她,与她聊天拉家常,自掏腰包送上她喜欢吃的水果、糕点和肉松。老人说,这样的关心,一辈子都忘记不了。党员公益正在进一步与居民需求对接,在“点亮微心愿”这个“神经末梢”上凝聚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