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网】应佚伦从“中等生”到世界最具潜力女科学家的故事
图说:获得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最具潜力女科学家奖”的85后博士后应佚伦
在教育界,始终有一个有意思的“中游现象”——论成绩,他们并不出挑,但若干年后,他们在某一领域中获得成功的几率却超过当年的“学霸”。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最具潜力女科学家奖”获得者,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副研究员应佚伦就是其中之一。
兴趣爱好特别广泛
“从娄山中学到市三女中,甚至到了博士生导师的团队中,我的成绩都不是最冒尖的。”虽然获得了令人羡慕的荣誉,但应佚伦并不讳言,自己从来属于班级里占很大比例的那群“中等生”。
在娄山中学读书时,她对生物、地理等“理科副科”特别感兴趣,也掌握得特别快。初一时,长宁区少科站生物兴趣小组来校招收学员,她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从初一到初三,跟着老师做了昆虫标本制作,小动物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标本制作、植物组织培养等许多有意思的生物实验。这让她获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感,并不断刺激她去思考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学校的免考机制,则给她增加了新的动力。为了争取生物免考机会,她泡图书馆、查资料,最终凭借一篇材料翔实的小论文,为自己争取到机会。
应佚伦的父母从事时装设计,和女儿的兴趣完全不搭边。她感激父母,包容了她这些“非主流”、没法用考级或竞赛证书来证明的“特长”。一次,应佚伦“脑洞大开”,想到是否可以利用太空辐射获得具有超高捕蚊效率的猪笼草,于是,父母陪着她一家家花鸟市场地跑去寻找猪笼草。应佚伦说,她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能力,便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一点点培养出来的。
当应佚伦与其他14位当年度最具潜力女科学家谈及“初高中教育对人生走向的最大影响”时,尽管大家来自不同国度,观点却出奇一致——最终引领她们走上科学之路的,正是学生时代对志趣的发掘与呵护。
独立选择发展道路
高中选择“3+1”,有人根据各科成绩高低选,有人根据大学招生条件选,而应佚伦选择化学,则完全出于喜爱。她说,从第一次接触化学开始,她就发现这门学科是自己的最爱。进入高中之后,市三女中的生物、化学实验室,定期向学生开放,让学生自由使用;每周,学校还请来大学教授为同学们做讲座,开阔眼界。
当应佚伦把华东理工大学作为第一志愿时,老师和父母曾有疑惑,她为什么不冲一冲排名更靠前的名校。事实上,她最终的高考成绩超出该校30多分。应佚伦告诉师长,之所以不“随大流”选择大学与专业,是因为她查阅资料后发现,以化学化工为特色的华东理工大学精细化工专业更适合她自己对未来的规划。
应佚伦说,从大三开始,她就开始跟随博士导师龙亿涛教授,从熟悉实验室开始,开发数据分析软件,以此为基础开展基于生物纳米通道的单分子分析研究。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她要追踪并把握学科发展方向、收集并确定正确科研技术路线,独立、热情和勤奋,是她的坚守。
“对于我这样不冒尖的普通学生,我想需要的是发现兴趣,坚持选择,自由成长,家人支持与名师提携。”应佚伦说,遇到这样一片土壤,是她最大的幸运。
原文来源: 新民网 | 发表时间:2016-06-19 | 作者:陆梓华
原文链接: http://shanghai.xinmin.cn/msrx/2016/06/19/30162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