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求进、转型创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2014年长宁区统计公报解读

12.06.2015  20:26

长宁区统计局上期发布的《2014年长宁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通过一连串数据和直观图表描述出我区全年经济增长平稳健康、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效益稳步提升、社会民生逐步改善的运行全景,综合反映出长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改革创新全面深化的良好局面。 一、经济发展总体运行平稳,经济转型升级不断深化 ——区域经济中速增长,但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公报》显示,2014年实现长宁区生产总值(GDP)929.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7%,高出全市增速0.7个百分点。从经济增长历史趋势来看,2010年以来经济增速均呈个位数,年均增长7.1%。总体来看,当前我区经济增长速度既符合要素供给和资源环境现状,也符合转型期经济体潜在增长率逐步回落的一般规律,经济呈现中速增长已成为新的常态。 ——转型效应继续显现,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三产业占主体地位,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显著。《公报》显示,2014年长宁区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78.54亿元,比上年增长7.4%,占全区生产总值的94.6%,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九成。 消费拉动经济作用增强,内需增长领先外需。2014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7.2%,外贸出口增长0.6%。 地方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人均GDP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全区和区级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2.3%、8.1%。全年财政支出用于医疗卫生和科学技术的部分增长较快,分别达34.0%和10.6%。人均GDP达到13.30万元/人,高于全市人均GDP(9.73万元/人)。 二、重点产业稳中有进,重点区域综合功能不断提升 —— 现代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对区域支撑作用明显 公报》显示,2014年现代服务业税收增长15.9%,占全区税收比重为74.0%。其中,会展旅游业、金融服务业、专业服务业税收增长相对较快。 —— 对房地产业的依赖进一步减弱 2014年房地产业税收下降3.0%,占全区税收比重从上年的19.2%下降到16.5%。 —— 虹桥涉外商务区税收总量较快增长,占全区税收比重近五成 2014年虹桥涉外商务区税收增速达14.3%,比上年提高5.1个百分点;占全区税收比重47.8%,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 聚焦重点区域,实施精细化改造,提升综合功能 东部中山公园地区, 长宁来福仕广场、曹家渡地块(88金庭商务楼)在建项目按计划推进,规划总建筑面积49.10万平方米。中山公园1号门地下空间(一期)开工建设。 中部虹桥地区, 虹开发31号地块开工建设,上海城三期、绿城广场(SOHO)、新虹桥俱乐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虹桥文化艺术中心等在建项目稳步推进。紫云西路辟通竣工,虹桥公园整体功能提升综合改造竣工,古北路中段绿化改造竣工。 西部临空地区, 24街坊黄金交易中心项目开工;8街坊融真、15街坊SOHO、17街坊明基和2街坊公园等4个项目竣工;福泉路拓宽工程完成。 三、基础建设有序推进,城区形态功能进一步优化         —— 经济楼宇建设持续推进 公报》显示,2014年经济楼宇开工项目3个,建筑面积32.7万平方米;在建项目21个,建筑面积224.27万平方米;竣工项目3个,建筑面积47.69万平方米。 —— 城区形态进一步优化 2014年,完成福缘寺景观桥桥梁土建施工。完成新华路、愚园路等约9万平方米非标道板整治。全年完成成片二级以下旧改面积18785平方米。新建公共绿地22.07公顷。绿化覆盖面积1170.37公顷,覆盖率31.4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13平方米。 —— 打造便利化生活空间 遵义路(虹桥天都—绿城SOHO)、紫云路(绿城SOHO—上海城三期)、仙霞路(尚嘉中心—友谊商城)人行地道施工有序推进中。中山公园地区二层平台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完成延安西路、水城路等约30公里非标更换。完成无障碍设施进家庭250户,完成建设轮椅坡道及楼道扶手30处。临空核心四街坊地下勾连工程已与北翟快速路同步开工建设。新增公共停车位303个。 四、改善民生,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就业帮扶体系不断完善 公报》显示,全年新增就业岗位3.36万个,帮助成功创业人数649人。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大就业援助力度,全年新安置就业困难人员382人,2014年实施“起航”计划,97名社区青年成功就业。 ——社会救助举措持续推进 2014年实施各类社会救助47.95万人次,发放救助金额1.27亿元。其中,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资金8.53万人次、5298万元;区级专项救助措施资金17.1万人次、2758.8万元;支内回沪人员补贴21.07万人次、3986万元;节日政策帮困送温暖332.85万元;个案帮扶53例、79.5万元。年内救助流浪乞讨人员709人次。抚恤、补助优抚对象853人。 ——住房保障受益面不断扩大 公报》显示,2014年筹措廉租房源1000套供实配使用,新增可供应廉租住房211套;筹措公共租赁住房167套,新增可供应公租房943套。新增廉租住房租金配租家庭421户。共受理产权保障房申请2026户。 ——养老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2014年全区养老机构共计36家,核定床位数5271张,净增床位88张。年末,收养3712人。 五、提升公共服务效能,营造文明和谐、安全有序的城区环境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全方位推进文化繁荣。 公报》显示,全年开展各级各类活动5万多场次。完成20个“社区影视厅”项目建设。完成“百场群众文化团队培训”192场次。完成“50场优秀文艺演出、讲座、展览进社区、进园区、进商区配送”106场。 公共医疗资源不断丰富。 年末,全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46所。实有病床6760张,比上年增加874张。各级卫生技术人员11413人,比上年增长3.0%。其中,职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6279人,增长61.0%。 智慧创新活力迸发。 全年完成技术合同508项,成交金额13.4亿元。认定市科技小巨人企业3家,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3家。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8项,高新技术企业12家。专利申请1884件,其中,发明专利1078件;专利授权1154件,其中,发明专利402件。智慧高地体验应用中心4个;户外电子阅报栏65台。 健身运动氛围浓厚。 建设3条百姓健身步道,新建5个健身点、1个社区公共运动场、1个园区百姓健身房。承办市级赛事10项。举办区级赛事47项、团队展示17项。全年组织43支队伍1000余名队员参加市级23场赛事。全区近8万人参与各项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全区9000余人次参加免费体质测试。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环境保护工作显成效。 公报》显示,河道水质达标率55.2%,比上年提高5.2个百分点。区域降尘5.4吨/平方公里·月,减少0.2吨/平方公里·月。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72.9%。完成40个绿色小区、2058户绿色家庭创建。 节能减排进展良好。 公报》显示,全年投入节能减排专项资金640万元,比上年增长16%。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46.62万平方米。推进住宅节能,完成85万平方米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 ——城区运行总体安全有序 公报》显示,主要食品合格率97.3%;食物中毒事故发生率0。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规模以上企业38家、小企业50家。全年发生生产安全死亡事故4起,死亡4人,比上年下降20%;按一般程序处理的交通事故16起,比上年下降11.1%,死亡16人,与上年持平;火灾事故94起,下降49.2%。   总体而言,2014年长宁经济在结构调整中加速转型升级;社会发展在改革创新中促进和谐稳定。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长宁将在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立足本区实际,聚焦稳增长、促转型和重点区域功能性项目,攻坚克难、勇毅笃行,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文明和谐进步,加快推进“精品城区、活力城区、绿色城区”建设,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