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全区9个粮食抽样测产点数据显示,2014年金山区秋粮生产呈现“两减一增”的态势,单产增、面积和总产减,秋粮生产保持稳定。
一、秋粮生产基本情况
1.单产:水稻单产持平略增,平均亩产为575公斤,比去年增1.5公斤,同比增长0.3%;大豆平均亩产为155.3公斤,比去年减0.5公斤,同比下降0.3%(见表1)。
表1:2014年金山区秋粮单产水平情况表(单位:公斤/亩)
|
2014年
|
2013年
|
增减%
|
水稻
|
575
|
573.5
|
0.3
|
大豆
|
155.3
|
155.8
|
-0.3
|
从2005-2014年的水稻单产趋势图可以看出,随着良种统一供种不断推广,田间管理水平逐步提升,病虫害防治日趋加强,我区的水稻单产在十年间的前期虽有起伏,但在2010年开始单产稳步提升,十年间水稻单产年均增幅为0.9%,今年水稻单产较2005年同比增长7.9%。
2.面积:秋粮播种面积26万亩,其中水稻面积25.76万亩,同比下降2.6%;大豆面积1475.4亩,同比下降10.6%(见表2)。水稻播种面积仍处于秋粮总面积的决定性地位;秋粮播种面积有小幅下降,主要是水稻播种面积调整性回落,整体较为稳定。
表2:2014年金山区秋熟作物播种面积情况表(单位:亩)
|
2014年
|
2013年
|
增减绝对数
|
增减%
|
秋粮
|
259863.66
|
266772.8
|
-6909.14
|
-2.6
|
其中:水稻
|
257582.26
|
264394.8
|
-6812.54
|
-2.6
|
大豆
|
1475.4
|
1651
|
-175.6
|
-10.6
|
杂粮
|
856
|
727
|
129
|
17.7
|
3.总产:秋熟粮食作物总产量为14.95万吨,同比下降2.2%。由于今年水稻播种面积调整性回落而单产水平略微增长,水稻总产量为14.81万吨,同比下降2.3%。大豆总产229.1吨,同比下降11%。杂粮总产量为1183吨,同比下降13.9%(见表3)。
二、秋粮生产主要特点
1.农户种植因地制宜,重视品种选择
我区水稻种植户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因地制宜,科学选择种植品种:较早熟的常规品种秀水114和杂交组合品种种植面积较大,而穗型较大的,生育期较长的常规品种面积较小。今年秋优金丰、花优14等杂交组合为6.54万亩,秀水114、秀水134等常规品种为17.67万亩。尤其是单季晚稻秀水114播种面积15.62万亩,占总面积的60%以上。
2.气候对水稻生产前弊后利
根据对气象观测数据的分析,7月中旬到8月中旬的降雨量是常年同期平均降雨量的2倍多,致使田间湿度大,日照时数仅为常年平均值的2/3,不利于水稻快速生长;由于分蘖期及拔节孕穗期气温偏低,光照偏少,水稻生长偏慢,叶龄进程推迟。9月以来晴好天气多,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米粒灌浆结实,千粒重得到有效提高。
3.积极创建水稻高产方
我区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点共计188个,其中万亩丰产带2个;千亩片7个;百亩方179个,高产创建示范点面积合计共6.02万亩。整建制推进试范镇1个;试范村5个,整建制推进试点面积合计共3.45万亩。
扣除示范方与整建制推进重复计算的面积,合计水稻高产创建面积共8.72万亩,占全区水稻种植面积的33.8%,为水稻生产的高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病虫害轻,对水稻生产影响小
今年全区水稻病虫害发生均很轻,农户用药较少。受到低温多雨天气影响,纹枯病发生相对较多,但通过及时防治、用药,得到了有效控制。灯下褐飞虱、稻纵卷叶螟对水稻整体生产的威胁不大,对产量基本无影响,保障了水稻的稳产。
5.土地流转深入推进,种植结构调整优化
一方面,由于粮食种植效益相对不高,农村土地流转更加频繁广泛,很多种粮的土地流转出去种植西瓜、草莓、蔬菜等经济作物,导致了粮食总面积减少。另一方面,由于散户种植者劳动年龄的增大,家庭农场等政策促进,土地流转金提高等多种因素影响,粮食种植更多地由散户集中到种植大户手中,有利于开展科学规模种植,提高单产水平,水稻种植结构得到调整优化。
撰稿:蒋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