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举办2018年第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分析研讨会

31.10.2018  16:51

10月29日下午,2018年第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分析研讨会在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楼807会议室召开,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发布主题为“中国经济运行稳中趋缓,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步伐需加快”的第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报告详细分析了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风险因素,并为第四季度及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发展给出短期政策和中长期改革建议。

会议特邀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处级调研员梁绍连,天风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国信证券电力设备新能源首席分析师方重寅,东北证券研究所宏观组组长沈新凤,国泰君安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发展部执行董事薛鹤翔,以及我校商学院副教授、世界经济与贸易系副主任余智参加研讨并现场进行点评。我校经济学院、高等研究院院长田国强,高等研究院院长助理陈媛媛、陈旭东,高等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项目组全体成员及两院部分师生,中国新闻社、《文汇报》《中国青年报》《第一财经日报》及东方财经频道、杨浦电视台等30余家媒体参会研讨。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项目组负责人,我校经济学院、高等研究院院长田国强致辞。他提到,得益于高等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项目组一直以来坚持的理论逻辑、量化分析及历史比较三维度结合的研究策略,在报告研究成果上真正做到科学性、严谨性、学术性、思想性、时代性与前瞻性的统一,报告每年发布4次,已经发展成为高等研究院的重要学术品牌之一。“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系列报告的影响力逐年提升,得到媒体大众和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注传播,报告先后被采纳上报,多次获得国家及上海市有关领导批示。最后,他感谢与会嘉宾、学者及媒体朋友的到来,期望今天的报告及解读进一步帮助大家认清纷繁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及趋势。陈媛媛副教授主持本次研讨会。

陈媛媛副教授主持本次研讨会。

随后,我校高研院“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成员围绕2018年第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分别从不同角度做了分析解读。  

  刘子熙助理研究员对金融货币市场和外汇数据做了点评,从人民币在岸与离岸近期走势、外汇储备、银行结售汇、外汇干预指数、外汇储备/M2比例、美元指数、贬值预期以及货币供应、社会融资规模、贷款需求总体指数与银行贷款审批指数以及不同规模企业贷款需求指数等数据分析出发,指出货币供应与社会融资总量增速双双下滑,人民币汇率波动有所回稳,但贬值压力仍不可忽视等结论。

  朱梅副研究员对全国CPI、PPI与消费数据及对外贸易数据点评,认为价格总体平稳,CPI稳中有升,核心CPI和PPI稳中有降。正如课题组2017-2018年度报告和2018年中报告所预计的,主要受食品价格影响,2018年CPI同比增速较2017年有所上升,但核心CPI同比增速有所下降,同时PPI受基数影响,其同比增速也有所下降。2018年7、8、9月份CPI同比增速分别为2.1%、2.3%、2.5%,第三季度平均同比增速为2.3%,相比2018年上半年累计2.0%的同比增速温和上升。对外贸易稳定增长,贸易顺差继续下降。

  张同斌助教授对劳动力市场、房地产数据与家庭债务数据点评,指出劳动力市场就业平稳,农村外出务工人数略有回升。房地产调控力度不减,楼市量价承压趋稳。中长期债务新增放缓,短期债务持续增加,短期债务成为重要的融资渠道,消费贷款成为主导,与经营贷款差距越来越大。区域家庭杠杆率持续攀升,多个省份的杠杆率大幅增加,降低家庭平滑风险的能力。

王小雯助理研究员对全国财政与固定资产投资数据点评,指出基建投资大幅下滑拉低投资增速,去产能基本结束和外需带动制造业投资回升,房地产库销比处于低位,投资可能继续回升。工业产成品库存处于高位,或进入被动补库。且原材料的补库动机不强,财政收支增速放缓,结构有所改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国内增值税与消费税,以及企业和个人的所得税;指出主要流向教育、社会保障和基础建设。房地产相关收入增长放缓,地方政府债务发行提速,隐形债务暗藏风险。

课题组指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中美贸易摩擦风险和人民币汇率下跌风险;家庭债务结构分化加剧,增速放缓;内需不足,实际消费和投资增速持续下滑。课题组认为,展望第四季度及未来一个时期,世界和中国经济面临机遇挑战并存的局面,中美贸易摩擦及其他领域的关系如何发展仍有不确定性,同时中国自身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内在风险因素也不少。中国经济要实现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等“六稳”工作目标,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实现更加充分、平衡的良性发展,需要处理好短期宏观经济政策与中长期改革之间的辩证关系。由此,课题组建议:

一要保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发力以稳定市场预期化解经济风险。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但财政支出重心应从基础设施投资逐渐转向引导支持创新,同时以实质性减税代替扩大政府支出的传统手段,让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以及广大居民切实减轻税赋,刺激投资和消费的可持续增长。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去杠杆的节奏要把握好,同时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增速与GDP增速正逐渐脱节,利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则显著上升,货币政策框架应随之从数量型的调控货币供给转向价格型的利率调整。

二要正确处理好新时期的中美关系为经济增长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建议中美双方应该形成聚焦,坐下具体谈。理性分析美国提出的“三零、两停、一允许”(即,零关税、零非关税壁垒、零补贴,停止知识产权盗窃,强制技术转移,允许美国人在中国独立开设公司)这些条件,从更加长期的角度,或者说更加开放的角度去权衡这些条件,将是对中国的发展和中美关系有利的。

三要全面深化市场化改革和全球化开放为经济增长提供内生动力。要以更大的开放决心、力度,积极主动扩大进口、大幅放宽市场准入、改善投资营商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以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倒逼国内制度体系改革,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此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要正确处理好国企和民企的关系,尤其要发挥好民企在中国从要素驱动向效率驱动乃至创新驱动转型中的重要作用。

在互动交流环节,与会专家对课题组的分析进行了精彩点评。

(从左至右,依次为梁绍连、廖志明、薛鹤翔)

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处级调研员梁绍连首先对本次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进行了肯定,认为报告内容非常全面扎实。梁绍连调研员表示,当前经济发展,总体来看还是比较平稳,但是受国际+国内综合政策叠加影响一些苗头还是显露出来,总体判断是“形稳势变”。随后他基于自身研究,依次从企业贷款需求、服务性消费、进出口贸易、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以及财政政策等角度对报告做了补充。

天风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认为报告分析的很全面,他基于多年银行业的研究经验,从M1增速与企业信贷需求、社会融资与投资等方面剖析了我国当前经济形势与未来发展态势。

国泰君安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发展部执行董事薛鹤翔基于业界分析,从GDP、CPI、PPI 、股票指数、中国对美出口等指标何时见底或见顶的问题谈起,分享了他对于房价上升空间、中美贸易战下的出口产品的现存优势以及基建投资的中长期等问题的思考与把握,并穿插谈到了对于课题组的几点相关补充与建议。

(从左至右,依次为方重寅、沈新凤、余智)

国信证券电力设备新能源首席分析师方重寅从自身业务角度出发,首先从企业盈利等方面解释了之所以投资下滑的原因,之后从财政方面分析了财政收支紧缩背后的原因。他认为,制造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不是做新建的项目增长,而是因为环保的改革在做存量上的改扩建。

东北证券研究所宏观组组长沈新凤也对宏观课题组的报告表示了认同,并向在座各位分享了自己对于中国经济形势、未来房地产形势及通货膨胀等方面的几点研究结论。

我校商学院副教授余智分析了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经济各方面的影响以及中国应该采取的正确对策。他认为,如果贸易战不能得到有效管控、甚至扩大,会对中国出口行业带来加速扩大的影响,并对出口上游企业、进口下游企业、中美经贸关联、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外汇储备与汇率等诸多方面带来压力。他建议中国通过调整对外经贸战略、产业发展战略与总体战略走向,来化解贸易战。

与会嘉宾点评后,我校高研院课题组杨轶波博士后、梁润助理研究员及李倩助教授分别就嘉宾们提出的问题一一给予回应与解答,并就相关问题进一步阐释。双方交流热切,观点互相碰触,业界、学界双方学者嘉宾纷纷感慨,受益良多,对下一步的工作及研究有了更深层次、更加全面的理解与思考。

(供稿:胡倩楠 供图:张送萍 胡倩楠 编审:谢雅靖 供稿日期:2018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