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统筹推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和省委、省政府出台的稳中求进的各项政策措施,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全省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为抓手,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民生幸福明显改善。
一、综 合
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3006.91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5.96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1574亿元,增长12.1%;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1362.24亿元,增长12.8%;第三产业增加值1226.95亿元,增长12.7%。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6.8:52.4:40.8。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4917元,增长11.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当年汇率折算突破1万美元,达10483美元。
转型升级取得成效。服务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234.40元,增长12.7%,占GDP比重为41.1%,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发展较快。全年实现新兴产业(包括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智能电网、新材料、节能环保)产值3306.28亿元,增长23.2%,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38.5%,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品牌战略加快推进。年末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4件;拥有省著名商标209件,新增31件。
价格水平窄幅波动。全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1.9%,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2.0%,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6%;八大类指数四升四降,食品类、衣着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居住类分别上涨3.6%、3.7%、1.5%和1.7%,烟酒及用品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交通通讯类分别下降1.4%、0.1%、0.4%和0.7%。全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5%,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7%,跌幅分别比上年缩小2.1个、1.8个百分点。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受宏观形势影响,部分企业和行业运行困难增多,城乡居民收入难以持续较快增长;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日趋凸显,重大项目招引和实施难度加大;城乡统筹、区域统筹面临制约因素较多,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仍然突出;绿色发展理念仍需强化,大气雾霾呈多发趋势,生态环境质量有待提升。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粮食生产十连增,全年总产量达326.68万吨,比上年增产2.91万吨,增长0.9%。其中小麦增产3.57万吨,水稻增产1.06万吨,玉米减产1.43万吨。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为657.78万亩,同比减少0.60万亩,下降0.1%。粮食单产496.6公斤/亩,同比增加4.9公斤/亩,增长1.0%。
林牧渔业发展稳定。全年新增造林面积9.4万亩;肉类产量26.63万吨,增长3.9%;禽蛋产量12.15万吨,增长4.3%;牛奶产量4.59万吨,增长8.4%;水产品产量37.30万吨,增长3.9%。规模养殖稳中有升。全年生猪大中型规模养殖比重达52%以上,肉禽、蛋禽、奶牛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98%、98%和100%。
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有力推进,市区北部现代农业走廊规划完成编制和评审,姜堰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地区,泰兴农业产业园标准化示范区通过国家验收。全年新增高效设施农业19.0万亩、高效设施渔业2.6万亩、高标准农田18.1万亩。全年工商登记合作社4947家、家庭农场852家,107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列入政府优先扶持名录,100家家庭农场创成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
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深入实施全面小康村建设“十百千”提升工程。建成全面小康达标村、示范村各100个、十强村10个,创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12个。深入实施脱贫奔小康工程。启动实施了市领导和机关部门、单位对高港、姜堰8个镇40个经济薄弱村的挂钩帮扶工作,挂钩帮扶资金达1500多万元。全年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20万元以下的村基本消除,3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达到55%以上。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势平稳。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501.65亿元,增长18.4%。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产值2212.48亿元,增长20.7%;重工业产值6289.16亿元,增长17.7%。分经济类型看,国有、集体、股份制、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分别完成产值269.50亿元、154.25亿元、5120.31亿元、2205.54亿元,分别增长18.5%、-3.5%、19.7%、16.0%。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中型、小型企业分别完成产值2609.17亿元、1639.41亿元、4215.27亿元,分别增长12.4%、20.2%、22.1%。分主要行业看,食品饮料行业624.54亿元,增长17.7%;纺织服装皮革行业396.99亿元,增长17.7%;石油化工行业1186.76亿元,增长17.7%;医药行业579.81亿元,增长20.8%;金属冶炼加工行业1391.44亿元,增长19.6%;设备制造行业1953.31亿元,增长14.5%;电子设备及电气机械制造行业1676.46亿元,增长21.0%。
工业效益明显改善。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149.57亿元、利税1022.26亿元、利润605.06亿元,分别增长18.0%、19.1%、16.2%。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三大新兴产业效益显著改善,分别实现利税208.29亿元、利润121.62亿元,分别增长24.6%、23.0%。
中小企业发展势头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5891.73亿元,增长21.3%;主营业务收入5673.75亿元,增长20.9%;利税总额689.80亿元,增长23.7%;利润总额404.65亿元,增长26.0%。产值、销售、利税、利润增幅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2.9个、2.9个、4.6个、9.8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发展步伐加快。年末私营企业达到5.79万户,增长14.1%;个体工商户19.79万户,增长10.3%;私营个体经济注册资本规模达2583.81亿元,增长28.5%。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实现产值5843.44亿元,增长19.9%;其中私营企业实现产值3182.40亿元,增长22.9%。
建筑业稳定发展。年末具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729家;建筑业总产值2009.16亿元,增长14.7%;房屋施工面积21661.46万平方米,增长14.1%;全年建筑业增加值210.91亿元,增长6.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1764.17亿元,增长21.0%。从产业看,一产投资14.28亿元,二产投资992.22亿元,三产投资757.68亿元,分别增长11.8%、25.5%和20.1%;在二产投资中,工业投资982.51亿元,增长25.6%。从经济类型看,民间投资1353.70亿元,增长27.8%,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76.7%,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从新开工项目看,全年新开工项目2466个,比上年增加469个,完成投资1191.67亿元,增长30.4%;其中,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147个,比上年增加11个,完成投资318.83亿元,增长17.9%。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宁启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进入收尾阶段,京沪高速江广段扩容、阜兴泰高速泰州段前期工作取得明显进展,229、233、334等省道建设顺利。卤汀河拓浚完工,泰东河整治、引江河二期等完成序时任务。实施农村新一轮实事工程,新改建道路367公里、桥梁204座,疏浚县乡村河道1589条。全年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投资明显放大。供电供气供水投资23.93亿元,增长41.2%;交通运输投资62.24亿元,增长23.3%;公共设施投资111.26亿元,增长150.5%;教育投资28.35亿元,增长47.1%;卫生投资7.97亿元,增长69.8%;文化投资3.49亿元,增长59.7%;体育投资8.70亿元,增长401.9%。
房地产开发稳步发展。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71.16亿元,增长17.2%;其中住宅投资216.24亿元,增长37.4%。房屋施工面积2254.32万平方米,增长22.8%;其中住宅施工面积1739.76万平方米,增长25.7%。商品房销售面积491.41万平方米,增长51.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455.74万平方米,增长63.7%;商品房销售额300.19亿元,增长50.4%;其中住宅销售额264.14亿元,增长67.8%。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中有升。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7.12亿元,增长13.5%。从城乡市场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755.64亿元,增长13.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81.48亿元,增长10.4%。从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721.96亿元,增长13.9%;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15.16亿元,增长10.9%。从限额以上单位看,全年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9.83亿元,占全社会比重为31.0%,零售额比上年增长9.8%;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245.90亿元,增长11.7%;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3.93亿元,下降15.2%。
消费增长动力不足。基本生活类商品保持平稳。全年限额以上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商品零售额31.92亿元,增长8.1%;服装、鞋帽、针纺织类商品零售额21.81亿元,增长2.8%;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7.69亿元,增长15.1%。时尚享受类商品增长趋缓。全年限额以上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10.05亿元,增长13.9%,化妆品商品零售额3.13亿元,增长11.9%。文化类商品增长缓慢。全年限额以上书报杂志类商品零售额4.33亿元,增长0.2%;文化办公用品商品零售额3.16亿元,下降14.0%。汽车类、石油及制品类商品消费升温。全年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零售额61.81亿元,增长13.7%;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41.45亿元,增长12.1%。
市场规模稳步提高。年末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26个,市场摊位总量和营业面积分别为20774个和189万平方米;实现商品交易总额和业主交纳税金总额分别269.41亿元和1.67亿元。全市173家限上零售企业中,有52家的销售额超过1亿元。
六、外向型经济
外贸进出口劣势奋进。全年进出口总额104.42亿美元,增长0.7%;出口62.92亿美元,下降9.4%;进口41.50亿美元,增长21.3%。按贸易方式分,出口额中,一般贸易出口35.75亿美元,增长1.8%;加工贸易出口26.24亿美元,下降22.3%。进口额中,一般贸易进口28.27亿美元,增长25.1%;加工贸易进口10.18亿美元,增长7.4%。按企业性质分,出口额中,外商投资企业出口40.13亿美元,下降15.6%;私营企业出口21.18亿美元,增长5.4%。进口额中,外商投资企业进口25.65亿美元,增长20.4%;私营企业进口15.48亿美元,增长24.4%。按商品类别分,机电产品出口31.73亿美元,下降20.9%,其中车辆船舶出口12.29亿美元,下降44.6%。按产销国别分,对亚洲出口26.87亿美元,下降13.3%;对非洲出口4.41亿美元,增长13.9%;对欧洲出口12.41亿美元,下降25.3%;对拉丁美洲出口4.21亿美元,下降11.7%;对北美洲出口12.30亿美元,增长29.6%;对大洋洲出口2.71亿美元,下降27.1%。
外资外经难中求进。全年新批协议注册外资33.85亿美元,下降15.7%;实际利用外资13.23亿美元,下降8.8%。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全年新签劳务承包合同额8.99亿美元,增长53.9%;完成外经实际营业额8.35亿美元,增长10.7%。泰兴河海科技在印尼成功签约2个过亿美元项目。
七、交通运输、邮政电信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基本平稳。全年公路客运量9830万人,公路货运量4631万吨,分别增长3.8%和2.2%;水路货运量12874万吨,增长5.2%。港口吞吐量17943万吨,增长19.1%;其中泰州港区吞吐量15184吨,增长15.0%。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40.52万辆,增长19.4%;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33.64万辆,增长22.4%。城市居民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20.4%、镇村公共交通开通率63.5%,分别比上年提高4.4个和4.5个百分点。
邮政电信平稳增长。全年邮政业务总量4.51亿元,增长4.9%;邮电业务收入42.20亿元,增长4.5%;年末移动电话用户403.22万户,下降1.0%;电信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51.57万户,增长4.8%。
旅游业发展较快。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1640.46万人次,增长12.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86.19亿元,增长15.7%。全年入境旅游人数2.66万人次,增长16.0%;创汇0.20亿美元,增长15.0%。年末国家A级以上景点20个,其中,AAAA级景点2个,AAAAA级景点1个;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6个,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个,江苏省星级乡村旅游点31个。全市旅行社个数116个,持有导游员资格证书的人员1606人,旅游星级饭店数30个,其中三星级19个、四星级7个、五星级1个。凤城河风景区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城市中央休闲区,溱湖风景区入选首批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兴化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八、财政、金融、保险和证券
财政收支稳步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697.27亿元,增长11.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9.26亿元,增长11.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214.05亿元,增长13.3%,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2.6%,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42.20亿元,增长13.7%。全市各级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支出达257.33亿元,增长16.0%;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达75.2%,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
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3544.42亿元,增长16.9%;其中,居民储蓄1786.01亿元,增长15.5%;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344.27亿元,增长16.8%。人民币贷款中,短期贷款1334.2亿元,中长期贷款923.9亿元,分别增长15.3%、21.8%。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保险业务收入73.22亿元,增长4.8%;其中,财产险收入21.46亿元,增长18.3%;人寿险收入51.76亿元,与上年持平。全年赔款和给付26.75亿元,增长45.9%;其中,财产性赔付11.09亿元,增长23.8%;人寿险赔付15.66亿元,增长67.0%。
证券市场发展较快。全年证券交易额2190.62亿元,增长49.7%;其中,股票交易额1633.60亿元,增长48.2%;基金交易额140.49亿元,增长166.7%;债券交易额5.79亿元,增长10.9%。全年期货交易额723.93亿元,下降12.6%。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连续5次入选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获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组建东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泰州)中心,成立全省首家外籍院士工作站,新建产学研联合体147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新获专利授权8000件,其中发明专利240件。积极打造人才高地,全市引进高层次人才1619名,其中海外高层次人才349名,新增高技能人才2.36万人,新增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2名、省“双创计划”人才22名。
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加快。全市三部委联合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5家、国家重点新产品9项、省高新技术产品406项,实施国家火炬计划33项、国家星火计划39项。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349.61亿元,增长23.7%,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39.4%,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学前教育优质资源不断扩大,新建成省优质园22所,全市省优质园数量达162所,占幼儿园总数的51.7%。义务教育全面迈向优质均衡。所有市(区)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区)省级督导评估,靖江、兴化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区)督导认定。年末全市拥有小学141所,在校学生22.04万人;初中153所,在校学生11.15万人。普通高中教育实现优质特色发展。全市年末拥有普通高中38所,在校学生7.31万人。高考再创佳绩。本二以上达线11840人,本二以上达线率37.7%,比上年提高5.3个百分点。职业教育扩容强质取得新进展。在全省率先启动并建成5个中职教育产学研联合体,新立项14个省级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新建17个校外实习实训示范基地,创建省级职业学校品牌专业3个。高等教育取得重大进展。公办本科层次的泰州学院正式挂牌,首批本科专业顺利招生。高校学生就业率保持高位,本科就业率达96.1%,专科就业率达98.3%。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新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家,黄桥老街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市文化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重点文化设施建成开放。加大文化惠民力度,创建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面实行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成功举办水城水乡国际旅游节、梅兰芳艺术节等文化节庆活动。年末全市万人拥有各类图书9648册,有线电视综合入户率93.7%,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66.45万平方米,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覆盖率97.3%。
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年末拥有各类卫生机构1995家,其中医院50家、卫生院126家;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19937张,其中医院12875张、卫生院5771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1817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7755人,注册护士7945人。强化医疗卫生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围扩大到11大类43项。全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41‰,婴儿死亡率2.64‰,产妇住院分娩比例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100%。
体育事业持续发展。市体育公园(奥体中心)建设以及市体校迁址的重建工作稳步推进,成功举办2013年“泰州·中国医药城杯”世界国际象棋女子锦标赛对抗赛、“中国·泰州凤城河公开水域邀请赛”、“环天德湖国际自行车邀请赛”等品牌赛事。第12届全运会,我市取得6金1银3铜,创历史最好成绩;向省队输送41名运动员。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成功举办市第九届全民健身节,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基本建成。年末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10120名,体育单项协会31个。体育产业初见成效,体彩销售总额达6.7亿元。
十一、资源环境、节能降耗和安全生产
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大。姜堰通过国家级生态区技术评估,海陵创成省级生态区,高港通过省级生态区考核验收,靖江、泰兴通过省级生态市技术评估,新增19个国家级生态乡镇。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启动实施,农村环境整治共完成3805个村庄整治任务。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市区新增绿地面积100万平方米;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林木覆盖率分别达到31.5%、21.8%。实施大气环境监测和重污染天气预警,狠抓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和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市区年平均气温16.7℃,平均降水量898.1毫米,日照时数2076.4小时;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标准天数比例达到86.8%;地表水好于Ⅲ类水质比例达到83.1%,比上年提高8.1个百分点。
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幅全省领先,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达到序时进度。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692.07万吨标准煤,增长0.1%;万元产值能耗为0.0839吨标准煤/万元,下降15.9%。全市涉及到的33个行业中,行业万元产值能耗同比呈现下降趋势的有27个行业,下降面达到81.8%。
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和“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全年工矿商贸(含建筑)安全事故26件、死亡29人,分别比上年下降1件、减少1人;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226件、死亡131人,分别比上年下降15件、减少5人;农业机械事故3起、死亡3人,均与上年持平。全市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0.054人,比上年下降14.3%。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平稳增长。年末全市家庭总户数169.55万户,户籍总人口507.80万人,其中市区(含姜堰区)163.27万人,其中女性248.27万人,性别比104.53。当年出生人口4.70万人,人口出生率9.26‰;死亡人口3.96万人,人口死亡率7.81‰;人口自然增长率1.45‰。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63.40万人,其中市区(含姜堰区)161.68万人。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0%,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居民生活持续改善。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11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982元,分别增长9.6%和11.9%,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分别增长7.6%和9.8%。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别为18223元和9862元,分别增长10.5%和9.7%。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4.8%、32.5%。
就业创业形势良好。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就业,着力解决困难群众就业问题。全年新增城镇就业9.8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1.5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16%。鼓励支持民众创业,全年新增创业人员5.94万人,带动就业16.30万人。
保障水平不断提高。落实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新农合筹资和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启动城镇居民大病再保险,取消医疗救助起付线和病种限制。年末全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在职参保人数达79.56万人,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23.20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72.79万人。城镇职工医保、居民及学生少年儿童医保报销标准分别提高到88%和68%;城镇职工医保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40万元。城乡低保户数分别为10187户、61271户,低保人数分别为17182人、92909人;全市城市低保标准为480元,靖江市、海陵区、高港区和医药高新区实现低保标准城乡一体化;姜堰区农村低保标准为350元,泰兴市、兴化市农村低保标为320元。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全年新开工保障性安居房12256套。
注:
(1)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值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本公报使用的数据为快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