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2017年沪浙高考不再分文理

22.09.2014  11:00

    导读:作为国家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上海和浙江于19日正式公布了高考改革新方案。高考新政会否带来传统教学模式的重大调整?能否有效回应“唯分数论”、“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等社会关切?专家对实施方案要点作了一一解读。

  上海

  作为国家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之一,上海于19日正式公布了《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明确,将调整统一高考科目,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建立高中学生综合评价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程序透明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模式。

   考试不分文理 外语一年两考

  实施方案提出,2017年起,上海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150分的分值不变。高考时间安排在每年6月,外语考试一年举行两次,另一次安排在每年1月,高中生最多可参加两次外语考试,选择其中较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考试内容包括笔试和听说测试,引导外语教学注重应用能力培养。

   点评

  上海大学副校长叶志明:

  避免学生过早分化和固化

  高中文理分科是一个历史阶段的产物,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以高考为指挥棒不同程度存在偏科,而现代学科的发展趋势是融合与交叉,各行各业对人才也要求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取消文理分科教学能避免学生过早分化和固化学术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而英语一年两考并纳入听说测试突破了“一考定终身”,同时有助于扭转过去以应试为主的传统思路,回归语言学习的应用性本质。

  “ 升格” 学业考 选课由特长

  根据上海方案,从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设置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等13门科目,所有科目均设合格性考试,成绩以“合格”或“不合格”呈现,“合格”是高中生取得毕业资格的必要条件;此外,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6门科目除合格性考试外,还增设等级性考试,学生可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选择学习其中3门并参加考试。13门科目的合格考与等级考分散在高中三年,学生均只能参加一次,随教随考随清。

  点评

  上海市特级校长、全国优秀教师刘京海:

  让学生自主分配时间和精力

  这一方案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权,学生可根据自己兴趣选择3门科目,有利于学生有的放矢地分配时间和精力,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上海现行高考形式是“3+1”,一定程度上造成偏科严重,“学物理的竟一点不懂化学”,这招致了高校的抱怨。新政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

   综合素质进档案 多把尺子量学生

  根据国家要求,此次上海实施方案中提出要构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其内容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状况、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素养、修习课程及学业成绩、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将启用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化平台,建立客观、真实、准确记录信息的监督机制;2017年起,推动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在自主招生等环节中开始使用。

  点评

  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郭为禄:

  打开多元评价的闸门

  “一考定终身”很大的缺陷在于用一个“总分”代替对一个学生方方面面的评价,而打开多元评价的闸门,便会发现更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虽然仅作为参考,却是此轮高考改革中最具新意的部分,将向学校和社会传递素质教育的明确导向,推进科学育人和选才。

  高校录取更自主 双向选择机会多

  实施方案规定,2017年起,上海高考成绩由语、数、外3门统考成绩和学生自主选择的3门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等级考每门满分70分。等级考在计入高考总分时,由五等细化为A+、A、B+、B、B-、C+、C、C-、D+、D、E共11级,A+为满分70分,E计40分,相邻两级之间的分差均为3分。普通本科院校可根据办学特色以及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从6门等级考科目中分学科大类(或专业)自主提出选考科目范围,最多不超过3门,学生满足其中任何1门,即符合报考条件。对于符合报考条件并达到学校投档分数线的学生,高校可提出优先录取条件。

  点评

  上海纽约大学校长俞立中:

  提升学生对高校、专业的匹配度

  已试点多年的高校自主选拔录取,迈出了从“招分”到“招生”的突破。此次改革让更多不同类型的高校都对学生有了多元化的选择,将有利于提升学生对入读高校、专业的匹配度,有助于后续的人才培养。当然,这也将“倒逼”高校对自身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等作出清晰规划,否则便有找不到学生的风险。

  推进高职院校分类招考

  实施方案提出,将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和招生。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招生录取制度。2017年起,上海专科层次依法自主招生中,高中生应参加报考学校组织的职业适应性测试。鼓励专科高职院校把特色专业招生和主要招生计划安排在统一高考前,作为专科高职院校招生主渠道。

  点评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陆靖:

  让部分学生尽早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

  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职责。将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既有利于适应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选拔和培养技术人才,也有利于部分学生尽早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减轻高考的考试负担。与此同时,新政也有利于高中的多样发展,为有职业教育意愿的学生提供更合适的升学路径。

  浙江

  作为全国两个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之一,浙江省19日发布了“新高考方案”。该方案将从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说,改革方案的核心理念是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扩大教育的选择性”,以赋予考生和高校更多的自主权。

  考生可选4 种招生模式

  据介绍,浙江将采用统一高考招生、高职自主招生、单独考试招生、“三位一体”招生等四种模式。考生可根据实际情况,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式。其中,高职提前招生中,考生还可同时报考多所高校,一档多投,并可同时被多所高校拟录取,由考生选择确认其中一所录取高校。

  考试科目可“ 七选三”

  其次,考生参加考试有了更多选择。如选择参加统一高考招生的考生,在必考的语、数、外三门课程中,考生的外语考试可在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中选择;在选考部分,考生可以进行“七选三”的自主选择,即根据本人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的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7门设有加试题的科目中,选择3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选择单独考试招生的考生,还可以按照专业要求,选择是否参加外语考试。

   外语考两次选 1 次计入高考总分

  改革后,考生对考试成绩的使用也有了选择性。除了语、数必须统一高考外,外语和选考科目每年都提供两次考试机会,成绩两年有效。考生可自主选用1次考试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旨在削弱因考试失误带来的“一卷定终身”式伤害。

  与此同时,考生报考高校专业的选择权也得到更充分的尊重。如在统一高考招生和单独考试招生中,将改变从前的分批次、按高校平行投档的方式,变成不分批次、实行“专业+学校”志愿、按专业平行投档的方式。

  而对高校来说,根据浙江高考新方案,自主权也扩大了。据介绍,高校在浙招生,不仅可以根据办学定位,选择不同考试招生模式,还可以根据专业需要,确定招生要求。为确保公平公正,高校分类确定的最多3门选考科目范围,必须在招生2年前向社会公布;考生的选考科目只要有1门符合在此范围中,就能报考。如果高校没有确定选考科目范围,则考生报考无科目限制。阅读原文

来源| 新闻晨报   编辑| 戴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