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沪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或将超过6.3万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根据这一目标测算,5年后上海的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就将超过6.3万元。在6年来经济增速首度破“7”的转型关口,业内专家也认为,在提高百姓收入的同时,也应稳定物价。
沪居民收入近5年均增逾8%
“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要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此前,上海市市委常委、副市长艾宝俊透露,要围绕这一目标,在初次分配当中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
根据上海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0年,上海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1838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746元。如果按照翻番的目标,那么到2020年,上海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63676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则达到27492元。从去年的数据来看,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47710元,相比于2010年增长了49.85%,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192元,相比于2010年增长了54.17%。
收入增加同时需稳定物价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执行院长陈宪指出,人均可支配收入包括了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等。“要实现收入翻番,当然首先是增加工资性收入,但政府也应该在放开价格的同时,做好市场价格的监管者,尤其是楼市等重要领域,在稳定市场价格的基础上,有序推进一系列的价改,这样才能真正让百姓享受到改革的福祉。此外,通过一系列鼓励创业、创新的政策,将有助于提高经营性收入。”
“百姓要真正享受到收入翻番的福祉,还需要市场的物价水平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卓创资讯分析师毕红兵这样说道。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CPI同比上涨1.4%,而PPI数据则连续43个月负增长。陈宪认为,CPI与PPI的变化出现背离,更说明内需不振、工业领域产能过剩的困境。
上海市统计局局长王建平强调,要重视上海经济发展过程中工业生产的负增长。“未来我们既要淘汰落后产能,更要加快新动能的布局。”
“目前的物价水平偏低,有通缩的风险,仍然需要一定的货币宽松政策支持。PPI数据的持续走低,说明企业议价能力变弱,企业的盈利能力锐减。”陈宪指出,当前,CPI的合理位置应该在3%左右,“温和的通胀对于企业经营有一定的激励作用,有助于其扩大规模。不过,一方面需求不足需要刺激,一方面产能过剩需要收缩。相信这也将是未来值得考量的两难问题。”
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下调
“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要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实行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明显增加低收入劳动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事实上,近年来,我国城乡收入之比持续缩减,去年,全国城乡居民收入之比约为2.75∶1。而在2010年,这一比例为3.22∶1。
陈宪指出,如果算上享受到公共服务的差距,事实上城乡居民的实际生活差距比看到的数字更大。“而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城乡收入之比应该在1.5∶1左右。这就需要我们在农村居民社会保障等制度上加大投入,让二元化的制度安排能够逐步走向一元化。”
作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上海经济更被视为全国经济“稳增长”的风向标。在转型关键期,王建平表示,“上海速度”是否合理,就看三个“可否支撑”:一是可否支撑稳定的就业,二是可否支撑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可持续增长,三是可否支撑环境的可持续改善。也许未来,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百姓的福祉将会得到更好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