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举办2016年口腔拭子采集入库活动
1996年8月,我国首例非血缘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在中国红十字华山医院成功实现。时隔20年,8月29日,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陈轶坚医生顺利完成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为一名患有白血病的小患者重建造血和免疫系统,给孩子一个健康的未来。今天。由上海市红十字会、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市青少年服务和权益保护办公室联合举办的表彰仪式,将隆重嘉奖这位有着15年党龄的医学界杰出代表。
中国红十字华山医院有着深厚的医院文化和良好的人文传统。特别是在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方面,一直走在全市的前列。2006年8月17日,220名华山人集体留取血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之后,华山人参与造血干细胞采样的热情始终高昂,捐献的脚步在大踏步前进,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今天,百位华山年轻人沿着前辈的足迹奔涌而来,他们将用集体采集口腔粘膜的方式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大家庭,将个人与社会、博爱与奉献完美演绎。以感动更多人,影响更多人,引领更多人,共同为改善易受损群体的境况而携手。
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拥有200多万人份的库容量,每年还以10万人份的速率在递升。除传统的用血液采集造血干细胞入库方式外,口腔粘膜拭子采集方式是一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主要的采集入库方式,具有采集避免创伤、运送通畅便捷、便于微信推送、志愿者易于接受等特点。在两年五省试点的基础上,2016年,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拟由上海分库作为全国唯一分库,开展为期三年的课题研究。在实践的基础上,用科研的方法探讨一个成熟的技术模型;研究多种志愿者征募的管理模式;分辨当前情况下哪一类人群更适合口腔粘膜拭子采集。通过在上海地区个人微信报名入库、医疗机构员工、高校大学生、社区居民等不同人群的采样,研究不同群体对采集方式的接受度、排斥性和信任感;研究社会化运作模式对口腔粘膜拭子采样的推广作用;研究样本的采集、运送等技术流程对分型检测的影响等。从而总结出一个可推广、可复制的非血液采集——口腔粘膜拭子采集方式的入库案例。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与世界发达国家采集方式相匹配的采集方式,使中国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在库容量、质控指标、采集方式和技术手段等各方面均走在全球先进行列。
红十字运动源起于尊重和保护人的生命,人道主义旗帜具有传承价值,引领后来人向着公益的道路不断前行。
(上海市红十字会 滕桂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