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北京半数逝者将生态安葬 遗体处理无害化

28.03.2016  23:47

八宝山革命公墓北山生态墓园的生态景观墓。京华时报记者王海欣摄

  按照民政部的总体规划,到“十三五”末,在巩固和提高全国年均火化率的基础上,较大幅度提高节地生态安葬比例。北京在节地生态安葬方面,已经先行先试,根据市民政局之前下发的《关于全面推进绿色生态殡葬建设的意见》,到2020年,北京基本实现遗体处理无害化、服务环境园林化,力争骨灰安葬生态化比例达到年安葬量的50%,骨灰撒海数量达到年火化量的4%以上,骨灰景观撒散数量达到年火化量的2%以上;有墓地的区县都要建设一处绿色生态墓地示范园。

   故事

   年轻人追思不再看重老仪式

  清明临近,西城区什刹海的杨师傅家这几天都在忙着采购,准备周末去八宝山扫墓。每年清明节,杨家的五个子女,都带着家人,一行20多人,为去世的父母(姥爷姥姥、爷奶)扫墓。

  杨师傅快六十岁了,是家里的大儿子,每年都是他张罗着扫墓的事,不单是清明,老人的生辰、去世周年,都会招呼全家人一起去墓地看望老人。擦拭墓碑、锄锄杂草,摆上鲜花纸花,再给父母敬杯酒,说说家里发生的喜庆事……随后一大家人聚个餐,这成为每年清明的惯例。

  如今政府推行节地生态安葬,许多人并不能接受,“一把骨灰给撒了,没有墓碑,我们去哪追思老人?

  在外人看来一向注重老规矩的杨师傅却说,“骨灰撒了,我能接受,我将来还想着我去世后,捐献器官。”杨师傅说,自己就一个女儿,平时很忙,“年轻人不再注重这些老仪式了,而且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其实骨灰放哪也都无所谓了。

  “最近几年我都加班,没有一次清明节跟着父母给爷爷奶奶扫墓。但这样并不代表我不孝顺,我非常想念去世的爷爷奶奶。但我想,寄托哀思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我的桌子前摆放着爷爷奶奶的合影,也用着爷爷奶奶留下来的旧物件。”杨师傅的女儿杨楠说,她在澳大利亚留学过,虽然那里地广人稀,但是为了节约土地,很多人都是把骨灰撒到公园里,平时有专业的绿化人员维护这样的墓地公园。

  家里的年轻人认为,追思的形式可以很多。“我看一些港片,那种骨灰墙,就很节约土地,北京的土地资源这样稀缺,应该节地安葬。我们想念故人时,拿着一束鲜花就去牌楼看看,随时可以去。”老杨家的90后外孙说,“现在有些人还买了一堆纸张、冥币什么的,其实我觉得一束鲜花就可以了,而且更环保、更绿色。

   政策

   生态安葬写入“十三五”规划

  按照民政部的总体规划,到“十三五”末,在巩固和提高全国年均火化率的基础上,较大幅度提高节地生态安葬比例,建成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节地生态安葬设施,初步形成覆盖城乡的节地生态安葬公共服务网络,全面实行奖补激励政策,骨灰装棺再葬、乱埋乱葬和墓位面积超标得到有效治理,节地生态、移风易俗新风尚成为殡葬活动主流。

  所谓节地生态安葬,就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价值导向,鼓励和引导人们采用树葬、海葬、深埋、格位存放等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或遗体,使安葬活动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北京将全面推生态葬法改革

  北京在节地生态安葬方面,先行先试,去年10月,北京市民政局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绿色生态殡葬建设的意见》的通知,按照规划,到2020年,北京基本实现遗体处理无害化、服务环境园林化,祭祀文明程度大幅提高,环保型殡葬用品广泛应用;完善生态安葬奖补制度,基本形成惠民殡葬政策体系;力争骨灰安葬生态化比例达到年安葬量的50%,骨灰撒海数量达到年火化量的4%以上,骨灰景观撒散数量达到年火化量的2%以上;有墓地的区县都要建设一处绿色生态墓地示范园。

  在这个规划的指导下,北京将全面推进生态葬法改革、推进殡葬设施生态环境建设、推进土地循环利用、推进殡葬设施科技创新、推进殡葬文化建设。

   数字

   去年北京2.21%逝者骨灰撒海

  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市积极探索骨灰撒海和建设骨灰林的绿色生态殡葬发展新途径。1994到2015年,共举办339批次骨灰撒海活动,1.37万余份骨灰投入到大海的怀抱。作为一种不占地、不保留骨灰的生态葬式,骨灰撒海已逐渐被更多的人接受。骨灰撒海数量从2009年的307份持续增加,到2013年为1201份、2014达到1704份、2015年突破了2000份,2015年的骨灰撒海比例占年火化量的2.21%。到目前,全市共建立5个骨灰林。按照“以树代墓”的理念,结合绿化美化,以树葬方式安葬骨灰。

  此外,从2010年开始,北京在太子峪陵园、温泉公墓、福田公墓等开展景观骨灰撒散试点,既适应了“入土为安”传统殡葬习俗,又实现了骨灰安葬不占用土地。多年来,各公墓因地制宜地发展小型节地墓葬和立体葬、树葬、草坪葬、花坛葬等,满足了社会群众多样化需求,提高了生态安葬率。小型节地葬式采用卧式碑或艺术碑,结合套种绿植,对传统立碑墓做了改良。骨灰堂、骨灰墙(廊)、壁葬、地宫等立体安葬设施,大大节省了骨灰安葬用地。在生机盎然的骨灰林内,树葬让逝者生命在绿色中延续。在芳草萋萋的绿毯中,草坪葬让逝者灵魂在恬静中安息。在鲜花绿植四周,花坛葬让逝者伴着美丽长眠。把骨灰直接埋于土中,不留地面标记,撒散让逝者完全回归自然。

   全市公墓生态安葬达45.88%

  2014年,北京市出台《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四禁止”、“五提倡”要求。去年,全市公墓骨灰树葬、花葬、草坪葬、立体葬、深埋等节地生态安葬比率占年安葬量的45.88%。

  值得一提的是,各公墓注重营造园林风景,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长青,并努力将墓园打造成为缅怀先人、宣传教育、传承文化的场所。遵循“先建公园,后建墓园”的理念,八宝山革命公墓北山已建设成为一个集休闲健身、旅游踏青、城市绿地、生态安葬于一体,为逝者提供植树葬、花丛葬、草坪葬、自然置石葬和立体葬等葬式的现代化城市景观型生态示范墓园。平谷区南独乐河镇公益性生态示范墓园提供了树葬、花葬、草坪葬和艺术骨灰墙等多种节地生态葬式,引领了农村公益性公墓未来发展方向。福田公墓节地生态葬式多、环境绿化美化好,殡葬文化氛围浓,被民政部评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墓园”。万佛华侨陵园、长青园骨灰林基地、八达岭陵园、天寿陵园等公墓按照人文纪念、亲情留存、人生教育、环境保护的建设理念,积极打造花园式文化陵园。

   北京节地生态殡葬改革任务

  到2020年,骨灰林生态安葬比例要达到100%。

  积极倡导公墓经营单位设置骨灰深埋、地面不留标记的骨灰景观撒散区。到2020年,全市所有经营性公墓均应设置骨灰景观撒散区。

  鼓励公墓经营单位创新立体安放形式,扶持引导骨灰墙、骨灰廊、骨灰亭和骨灰堂等立体安放设施建设。

  经营单位要节约现有墓地资源,采取过渡方式因地制宜建造墓位占地面积低于0.5平方米、墓碑高度低于0.5米的小型节地葬,提高土地单位面积利用率。

  提倡和鼓励建设艺术墓区、景观墓区。

  对于租用合同到期的传统墓穴,应以适当方式进行节地生态化改造,原则上不再以传统墓穴的形式续租。鼓励将传统墓穴进行节地生态化改造。

  积极推广使用可降解骨灰盒。到2016年底,各殡仪馆要统一收集鲜花、花圈、衣服等物品,在指定的场所统一集中处理。

  区县民政部门要引导本地区的逝者亲属就近参加社区公祭、集体共祭等现代追思活动,引导人民群众逐步从注重实地实物祭扫转移到以精神传承为主上来。

  本版采写京华时报记者文静(文中故事人物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