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外青年干部暨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教师组参观中共“四大”纪念馆
10月30日,上外青年干部暨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教师组的成员来到位于虹口区的中共“四大”纪念馆进行参观。参观结束后,来自上外的青年干部及青年教师们来到纪念馆的会议室,分别发言,互相交流参观心得。
通过参观中共四大纪念馆,培训班教师组的教师们看到了从“一大”到“五大”共产党人数量急剧上升,对中共的发展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法学院的王伟臣老师在发言中说,他被共产党人一旦定下目标就全力以赴实现的精神深深震撼。在共产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知识分子起了很大作用。英语学院的王欣老师说,知识分子对民族的命运要有责任感,拿到当下的情境来说,就是上外的青年教师,一定要守住语言优势。个人的命运与学校和国家的命运不可分割,对此,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的朱吉庆老师提出,个人的发展要与学校和国家的发展对接,实现共同发展,相互促进。
虹口区拥有大量的红色教育资源,在爱国教育方面有很多闪光点。东方语学院的王振容老师、高翻学院的李红玉老师和西方语学院的唐雯老师都提到了虹口区对于他们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由此,对于如何把红色教育与自己的所学、所教结合起来,老师们做了反思和总结。国际金融贸易学院的施箐老师提到,纪念馆作为精神食粮,必不可少,可以带学生共同参观,共同学习。德语系的张帆老师结合了自己在德国的经历,提到了重拾历史对自己专业研究的重要作用,特别是使他产生了“民国时期德文小说中的上海”这一独特的研究视角。
国际教育学院的郑瑜老师说,上外处在红色文化的摇篮中,利用好上海的文化资源来提高上外的专业优势十分重要。她特别提出,教师如果把教学与红色文化相结合,比如,与租界文化结合,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养料。
通过此次活动,上外青年干部及青年骨干教师们不仅提高了对历史的认识,还与自己的专业相结合,深刻反思了历史与专业不可分割的关系。(上外青年干部暨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教师组/严贝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