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基层干部敢啃被称为“天下第一难”的动迁硬骨头
下午5时,夕阳照在正在建设中的全球最大会展中心——国家会展中心主体建筑上,这里已初露峥嵘,闪出银色光芒。一旁几近腾空的配套用地上,有曾经住在这里的居民回来看看。未来这里会变成什么样子,他们很期待。
这一块今年5月底刚刚结束征收的基地,是青浦区徐泾镇户数最多、房屋种类最全的基地,21个工作组同时开展工作。徐泾镇综治办副主任朱伟忠率领了一支全“80后”的年轻队伍,短短10天就完成了20户签约动迁工作。
这已经是朱伟忠参与完成的第7个动迁项目。7个项目,共计动迁83户人家、5家企业。动迁之后,大多数居民和企业负责人都愿意与他交朋友。
动迁问题被称为“天下第一难”,不少经验丰富的基层干部都避之不及,一个刚过而立的年轻人,为什么总能啃下硬骨头?
不当“电脑干部”
这天下午,记者跟朱伟忠回徐泾镇前明村办事。路过前明村485号,朱伟忠拦下一位村民:“庄伯伯,还认得我吗?现在眼睛好些了没有?”老人笑逐颜开:“你怎么变黑了?”
一路上,很多村民都跑来跟朱伟忠打招呼。这里是朱伟忠工作的第一站,尽管已经离开5年,但他依然很有人气。
2006年从交大工商管理专业毕业,他报名参加青浦区委组织部实施的“三选”工程,通过考试、面试,成了当时青浦区的大学生村干部之一。
前明村村主任盛龙虎把朱伟忠领回村里当助理时,曾经担心他会不会成为“办公室干部”,“认得电脑,认不得老百姓。”
但朱伟忠熟悉电脑,也爱在村里跑。村民杨忠宝还记得,那时盛龙虎走到哪儿,朱伟忠就跟到哪儿。村民有事情找他,他从来不说“这个我不清楚”。工作没多久,本地1851个村民,他就熟识了大部分。那时盛龙虎就敢把好些事单独交给这个年轻人去办。
乐于跟群众打成一片的习惯,朱伟忠一直保持到现在。
今年5月刚刚结束的罗家小区征地补偿工作,朱伟忠带领的第六组,是21支动迁组里唯一的“全80后”队伍:工作经验不足,人脉关系不够,“劣势”相当明显。
在评估公司选择阶段,朱伟忠负责的一户居民老张就来了个下马威:递送评估公司选择单与宣传手册不理,通知参加座谈会、碰头协商总是没空,还抛出不解决“随迁子女”镇保问题不谈征收这样“不可能的任务”,后来干脆电话都不接了。
既然约不到,朱伟忠就带着组员们“像狗仔队等明星”一样守着。有一天晚上,还真让朱伟忠在去老张家路上“堵”到了。老张还是那张冷脸。“急什么啦?让我再看看,你们时间不是到4月15日嘛,还早呢。”但见朱伟忠“死缠烂打”,老张终于表了个态:“过两天再说吧,今天肯定不选。”没想到朱伟忠立即接了茬:“今天你这么说,那明天一早我再来。”
第二天一早六时半,朱伟忠就直奔老张家,没想到还是扑了空。晚上6时左右,他又到了老张家。正在吃饭的老张一看到朱伟忠,哭笑不得:“你们怎么又来了,烦都烦死了。”朱伟忠说:“我昨天答应你今天早上会来,结果你出去了,我说出的话可都是当真的。”
面对朱伟忠的“穷追猛打”,老张终于选择了评估公司。
朱伟忠说:“我们也有优势,就是勤能补拙。”“勤”到什么程度?动迁居民张为林说:“他来得太勤快,各家的狗都认得他了,都不叫了。”
不光是勤快,朱伟忠跑群众有个习惯——看天做工作——越恶劣的天气越是工作的好时机。
遇到高温天,他去敲村民的门:“热死了,阿姨,让我喝口水吧!”遇到暴雨天他也不闲着:“爷叔,让我避避雨啊!”
一些群众看朱伟忠这样卖力,往往就心软了:“朱伟忠跟我家小孩差不多大,自家孩子天天玩电脑游戏,他却天天在外面跑,让他进来吧!”
只要进了门,朱伟忠就抓住一切机会开展工作:“哪怕他们对我发火,我也挺高兴,等他们发到没脾气了,我跟他们说话反而比较容易听进去。”
之所以如此,因为他坚信:“政府与群众不是强势跟弱势关系,我们是平等的,我们的距离其实靠得很近。”
关键词:勤奋
记 者:你是交大工商管理系的大学生,为什么选择从村干部做起,而不是找份更舒适收入更高的工作?
朱伟忠:其实一毕业不是没有考虑留在市区工作,但当时看到很多对大学生村干部的宣传,觉得这是一片广阔天地。
2008年的冬天,上海下了场罕见的大雪,那时我在前明村当村主任助理。当时得知杜家小区有一位腿脚不便的老人需要外出就医,子女都不在身边,我们村主任就踏着积雪,小心翼翼地把老人背出,驾着私家车将老人送到医院。我听到老百姓说:“自己的儿子都没有这么好。”
“雪中背母”这个画面一直留在我心里,震撼了我。
进门先观察剩菜
打动动迁居民的心到底需要什么?
有时,也许只是几罐奶粉。
这一次罗家小区动迁,朱伟忠的小组卡在最后一户老朱家。
老朱的家庭条件比较差,曾因打架吃过官司,儿子年幼时患肝炎,常年吃药,媳妇又待业在家。
而且因房屋主体建筑面积偏小,装修普通,获得的补偿价格是朱伟忠小组负责的20户里最低的。
对此,老朱一家一直接受不了。朱伟忠陪着老朱看公示栏上每家每户的补偿价格,看到他黯然的眼神,朱伟忠能想到他内心的滋味。但定下了政策就不能改。第二天晚上,朱伟忠只邀请了1个跟老朱家关系最近的亲戚,单独交谈长达3小时。老朱自己也感叹,如果时间能倒退,他肯定早签了。
第三天晚上,朱伟忠再约老朱见面,却得到他孙女发烧住院的消息。朱伟忠立即请同事准备了孩子饮用的奶粉、水果和玩具,同时又为老朱的媳妇争取到工作的机会。
第四天晚上,朱伟忠带着这些礼物再次来到老朱家,不到1小时就顺利签字。
几罐奶粉为何有这样的魔力?
朱伟忠有个习惯,每次进群众家里,都会先观察这家人的陈设和家里各个角落,甚至连吃剩的饭菜也不放过:“抓住一个细节,也许就能提高5%的成功率。”
通过观察到的细节,结合事先了解到的住户信息,他能大概了解群众的性格脾性,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屋角有空酒瓶的说明喜欢喝酒,那就最好中午上门;喜欢吃辣椒的脾气率直,说话就单刀直入;家里放很多花的,多半是女主人说话算数。”
跟朱伟忠打过交道的人都夸他聪明,上门解释政策从来不“照本宣科”,各种政策咨询都难不倒他。这次罗家小区动迁,他带领的全“80后”队伍分工合作,动脑筋把“劣势”变成“优势”:遇急脾气不愿接电话的群众,就让小组唯一的女同事庄红梅出马联络;遇到家里有孩子的,就让87年出生的“大儿童”给小朋友变手指魔术,他就在旁边“敲边鼓”:“喏,小朋友都答应搬家了,你们还不肯啊?”
关键字:好学
记 者:你出生于1984年,很多人说“80后”是“宅一代”,跟群众打交道的工作做不好。你是怎么处理这个难题的?
朱伟忠:跟大多数“80后”一样,我在工作生活中受到的挫折其实并不多,一路有很多人都在帮助我,年轻人就是要多看多听多学。
2012年刚到徐泾镇综治办工作,我就被抽调开展二联墓地搬迁工作。工作5天,我们组都是“鸭蛋”。当时还有不到四周时间,49户的任务要完成,心里很急。动迁组的领导和“老法师”跟我说,农村居民沾亲带故,人心很齐,愿意搬迁的也不敢先表态。但只要说服其中一户最有威望的,就能带动一大片“中间派”。
我马上找到当地最有威望的一家人,说服这一户签约花了些时间,但签完一下就有近半的人愿意签了。
任何问题晒在阳光下
“这个年轻人做工作,说一不二的,这种人才靠得住。”经过动迁的居民说朱伟忠公正负责,只要公示栏的价格一贴出来,绝对不会改口。“我不会对群众说假话。”朱伟忠说,因为跟群众打交道不是“一锤子买卖”,就算几句含混不清的话能让群众快点签约,今后我的工作需要他们帮忙,失去信任可怎么办?
动迁事关切身利益,任何风吹草动都很敏感。5月的一天早上,8时不到,朱伟忠收到小组工作对象陆花茶的短信:“为什么跟我家条件差不多的住户,比我多8万?请给我一个解释。”
看完短信,朱伟忠立即打回电话询问情况。这是他的习惯,只要居民提出疑问,他肯定要给出答复。但陆阿姨不冷不热地回了一句:“情况是真的,你们自己去查呀。”
朱伟忠立即查询了所有动迁组前一天晚上签约的户数情况,从中找出三家“可疑对象”。锁定三户人家,朱伟忠又找出他们的各项资料和已签约合同,把这些文书一一摊在陆阿姨面前,面对面解释这8万元是为何多出来的。陆阿姨至今记得朱伟忠跟她说的话:“如果现在你觉得我有些话是忽悠你,几个月之后你还会遇到我,你就知道我是不是骗你。”
敢跟动迁居民“拍胸脯”,是因为朱伟忠清楚,政府“说到做到”是工作小组的靠山,动迁政策不会像有些传言所说“前紧后松”:“只要自己够硬,小道消息就会不攻自破。”
“最难做的是第一次动迁,因为上门说服群众没有例子可以举。”朱伟忠说,如今自己经历七个动迁项目,全部有案可查:“小道消息会传,正能量的实情老百姓也会传。老百姓确信动迁政策不会做任何改变,动迁工作推进起来就会顺利很多。”
关键字:坦诚
记 者:老话说“嘴上无毛,办事不牢”,你如何让跟你父母一辈的工作对象、合作对象配合你工作?
朱伟忠:我个人的一条原则就是“不欺骗”,签约前签约后都是一个态度。这也是我性格使然。我跟妻子谈朋友的时候,第一次看电影就睡着了。当时妻子觉得不浪漫,我跟她说,我婚前婚后都是一个样,不会为讨好假装一个样子。
我想不管做什么工作,只是角色变化,但做人的态度是一致的。我坦诚以对,才能得到群众的真心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