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中学生英才计划”师生见面会举行[图]

11.01.2016  18:29

1月10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中学生英才计划师生见面会在闵行校区新行政楼B418会议室举行。上海交通大学教务处处长吴静怡、上海科学教育中心主任陈红、物理与天文系徐海光教授等15位老师,来自上海市11所重点中学的科技辅导员,以及入选交大2016年“中学生英才计划”的35位学员共同参加了见面会。

交大2016年“中学生英才计划”共有8位导师,分别是:化学化工学院的陈接胜教授,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的李少远教授、俞勇教授,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的邓子新院士、张大兵教授,数学科学学院的王立河教授,物理与天文系的季向东教授、徐海光教授。今年入选“英才计划”的35位同学分别来自上海中学、华师大二附中等上海市重点中学。见面会正式开始之前是素质拓展训练,同学们在趣味活动中快速熟悉,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气氛热烈。

见面会上,吴静怡首先祝贺同学们以优异的表现顺利通过面试。她希望同学们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读好书,尽早明晰自己的科研方向,走好自己的科学之旅。建议各学科尽快确定指导老师、制定适合各学科实际情况的英才计划培养方案,并希望同学们把握难得的机会,利用好交大的宝贵资源,坚定地走好每一步。

陈红对老师们的付出表示感谢,希望同学们珍惜机会,勇于创新,持之以恒。

徐海光教授作为导师代表发言,他以“投入”二字展开,鼓励学员抓住机会,一心一意地进行课题研究,学有所获,为未来的科研道路做好铺垫。

2016年“中学生英才计划”增加了强制评估与动态调整机制,并引入了中学的参与。希望大学导师、中学老师、学生能够三方良性互动,优化英才计划学员的培养机制。李晟副教授从学员监督约束机制出发,提议导师和中学辅导员通力合作,共同促进学员深入课题。

会后,导师与学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带领同学们参观了各自的实验室和工作场所。

中学生英才计划”是中国科协在全国部分重点高校、科研机构开展的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试点工作。该计划旨在通过支持著名科学家指导中学生开展科学探究项目等形式,推动一批基础学科较强的重点高校、科研机构开发开放优质教育资源,发现和培养一批具有科学潜质的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建立高校、科研机构与中学联合发现和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

上海交通大学在2013年积极响应中国科协的号召,首批参与了“中学生英才计划”试点工作。2013-2014年首批培养的30名同学大部分已进入高校就读,2015年第二批培养的同学也已顺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