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技党委聚焦创新创业一线

19.12.2015  10:40

  中科院上海分院,新的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是改革突破点,通过不断完善党支部设置方式,把支部建在实验室上,1400多名党员参与“党员先锋工程”,党员骨干带头当模范、做示范,有力保障了中科院在沪研究所深化分类改革、推进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进军,一系列改革正在上海推进,党建为其“护航”。聚焦创新创业一线,市科技党委不断营造“干事创业”氛围,着力凝聚一支“最有活力”的科创队伍。

  建设科创中心,如何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上海已经绘制了建设科创中心的方位图、路线图、施工图,市科技党委认为,科技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要敢担当、真抓实干,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投身于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这需要依靠党建营造好“创业干事”的氛围。

  科技成果转化难是制约科创步伐的症结之一。人才创新创业积极性不高,一个重要原因是激励不够。去年底,上海药物研究所被列为全国试点,就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进行改革。短短一年,药物所领导班子“大刀阔斧”为科研人员“松绑”:成果收益可按“5:2:3”分配,发明人最高可拿到一半收益。药物所还大胆探索职称评价模式:若新药获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研发团队可得到2个正高级和4个副高级职称名额。此举大大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积极性。截至今年前三季度,药物所成果转让合同金额已达7亿元,接近于过去5年的转让金额。

  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服务管理,是科创中心建设必须跨过的一道“门槛”。市科技党委从抓班子、带队伍、落实责任机制入手,积极推进改革步伐。一批能干事、肯干事的干部脱颖而出。一年多来,机关近20位优秀同志走上领导岗位,近50名处级干部进行了岗位交流,近80%的处室充实了新鲜血液。市科技党委认为,“风清气正的用人导向,才能营造人人争创佳绩、人人感到压力、人人看到希望的良好氛围。”在此期间,改革紧锣密鼓推进。今年8月,市科技两委在国内率先取消孵化器认定等行政审批事项,把孵化器的认定和评判权交给市场。实施以来,全市新增各类众创空间60家,各类创新创业主体空前活跃。今年,由社会力量主导,上海成立了国内第一家区域性众创空间行业性组织--上海众创空间联盟,近60家颇有影响力的创新创业服务组织和机构参加。

  "干事创业"在科技系统蔚然成风。在机关党支部,许多党员探讨着如何"将政府资源注入市场'基因'"、"引入'国家队'融入上海区域创新体系","市场导向"、"有进有退"成为共识。他们深入创新创业一线,走进实验室、走近科技人员,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协调解决困难。在科研院所、科技企业,有热情却不了解"行情"的"海归"创新创业者欣然接受针对性培训,了解国家和上海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彼此深入交流,增加创新创业的"底气"。在基层支部,学习"老一辈科学家"、弘扬"胰岛素精神"等主题活动广泛开展,党员干部对"攻克'卡脖子'技术"更添一分自信。

  补齐短板、去除"稗草",对于激活"好苗"也是一种正向力量。今年,市科技党委对系统单位全面"体检",对系统内各单位投资的146家企业梳理分析,关停并转了绝大多数亏损企业与"僵尸企业",解决了管理链过长、回报率低、资产贬值等问题。

选稿:贡小翔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