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后,小微信贷利率将如何走?
随着小微企业战略价值的提高,更多的借贷供给者将进入这一领域,银行、电商、p2p以及其他小贷公司等,都将分食小微信贷市场,在此过程中,结合各个融资体系的信用审核标准和后期的数据积累,小微企业可以通过频繁的融资经历来逐步建立自身在融资领域的征信记录,也就从另一方面增强了其进入融资环节的议价能力。特别是随着大数据思维在金融领域的运用,积累和处理企业数据流、资金流的能力将成为银行、互联网金融等信贷供给者的一种核心竞争能力。小微企业不再是烫手的山芋,而应该成为融资市场中的座上宾。
市场化后,小微信贷利率将如何走?
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举办主题为“小微金融:亚洲的创新与实践”的分论坛,民生银行在论坛上发布了《小微金融发展报告2014》。从报告的数据来看,小微企业经营状况略有改善,但企业净利润表现比较平淡。63.7%的受访企业表示支出增加。小微企业净利润持平或下滑比例由上一年的57.7%上升到62.5%。
在小微融资的风险管理上,29.6%的受访企业表示出现过无法按期偿还借款的情况。在这部分企业中,51.1%选择协商延期偿还,36.1%通过后期筹资偿还。近半数企业表示感受到融资成本的上升。认为借款综合成本较上一年有所上升的企业占比达到48.89%。近半数小微企业的借款成本在10%以上。
可见,在整体社会融资成本中,小微企业的基金借贷成本呈现上升的趋势,而融资环节的成本上升和企业效益的下滑之间存在某种负相关关系。2013年以来,在小微企业面临经济放缓、经营压力较大、风险提升的行业形式下,如何合理控制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成为促进小微健康发展的一个核心议题。在传统的信贷体系中,大多数小微企业仍然选择银行做为主要渠道,同时也反映出目前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高企的原因:银行借贷成本高,手续繁琐,且缺乏丰富的抵押品;民间融资虽手续便捷,但利息比银行更高,且风险更难以控制。
高息借贷,小微能撑多久
回到企业的本质,也就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来创造利润的命题上来。对于中国目前的社会产业分工而言,除去房地产、垄断行业以及部分资源稀缺性行业,普通行业的营业收入扣除营业成本和管理、财务费用,加上缴纳的税收,净利润能达到10%以上的寥寥无几,更别说遇到行业经济周期的波动性以及市场的萎缩风险,小微企业的生存环境实属堪忧。
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企业的融资成本却在10%以上,恰好印证了那句话:实体企业给银行打工,不但没有完成造血的功能,反而更多的是给金融业的高额利润输血。长此以往,这种融资高息和利润低速增长的落差将透支小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潜力。这个恶性循环不打破,小微企业将很难持续运营,也是小微企业倒闭概率高,风险大,难以有效保障债权的另一种解释。
利率市场化后的新机遇
做为社会整体融资的一个环节,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较高,不仅仅是行业的个性,而是目前中国利率非市场化的一种负面影响。在中国的社会融资体系中,长期由银行占据主要的地位,一方面造成了银行内部融资权利的垄断,另一方面造成了融资渠道不畅和社会融资环境的恶化,同时也衍生出了规模庞大的影子银行和民间借贷。其中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融资效率的底下:能融到资金的企业成本很低,不能融到资金的成本很高,大部分还游离于传统融资体系外,通过民间借贷和影子银行等不规范的融资渠道来实现融资的目的。小微企业在这种融资怪圈中的处境相对而言更加恶劣。
这样的融资怪圈造成的结果就是,银行享受稳定的存贷利差收入,而小微企业的贷款收益长期以来占比不高,反而出现不良的风险更大,所以银行在非市场化的利率环境中更多是发展公司业务和集中的批发授信。而从去年开始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将传统体制内融资的规则打破,银行如果继续侧重于公司信贷,利差收入空间将大幅缩减,而转身服务于中小微企业则可以勉强维持一定的存贷利差,在满足供不应求的小微企业融资的同时,实现银行业务的转型。
市场化后,小微企业存在议价空间
首先来看看国外利率市场化后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的变动情况。
我国台湾地区存贷款名义利率分别从1985年末的5.96%和9.18%上升至1990年末的7.22%和10.5%,存贷款实际利率分别从1985年末的5.99%和9.21%下降至1990年末的3.12%和6.4%。
美国利率管制放松初期,存贷款利率齐升。1978年名义利率分别为8.2%和9.06%,之后逐步上升,1981年达到15.91%和18.87%的高位,随后回落并趋于稳定。
从以上国家和地区的存贷款利率变动情况来看,利率市场化之后,银行的存款利率基本呈现稳定上升的趋势,但是贷款利率的变动却相对而言更曲折。在利率市场化的前期,银行开始调整业务结构,把信贷资源投入利率更高的小额信贷和小微企业之中,同时为了能覆盖风险,可能会采取较高的定价策略。从目前的银行小微贷利率来看,一般在年化8~15%之间浮动。
在前期阶段,由于银行转型的步骤可能不会那么快,小微市场的供需情况仍然将是银行的卖方市场,也就是银行在谈判中占有议价的优势,小微企业也通过银行获得了比民间借贷和互联网金融相比更低的借款利率。但是,随着更多银行,特别是区域性的中小银行出于业务运营的压力,在对公业务上不占优势,在负债端得资金成本也相对比大行更高,一般而言都会集中主要资金投入小额信贷领域,加剧小微市场的利率竞争。从这个角度而言,中后期,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将有下降的可能性,而企业的议价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加上互联网金融电商小贷和P2P的市场竞争,未来小微企业信贷市场将呈现激烈的市场竞争态势,而竞争的核心就在于谁能提供更有优惠的利率或者是更多的绑定优惠。对于小微企业而言,如何降低融资成本将是企业经营的一个关键因素。
小微企业的新优势:信用记录和数据
对于小微企业而言,在利率市场化进行到中间和后期阶段时,除了在议价能力方面有所增强之外,小微企业还可在信用记录的积累和数据的贡献上做更大的尝试。一般而言,小微企业的经营不稳定,缺乏财务管理数据和系统化的信息处理能力,这也是小微企业长期被排斥在银行融资以外的因素之一:难以确定信用记录和抵押品的价值。
随着小微企业战略价值的提高,更多的借贷供给者将进入这一领域,银行、电商、p2p以及其他小贷公司等,都将分食小微信贷市场,在此过程中,结合各个融资体系的信用审核标准和后期的数据积累,小微企业可以通过频繁的融资经历来逐步建立自身在融资领域的征信记录,也就从另一方面增强了其进入融资环节的议价能力。特别是随着大数据思维在金融领域的运用,积累和处理企业数据流、资金流的能力将成为银行、互联网金融等信贷供给者的一种核心竞争能力。小微企业不再是烫手的山芋,而应该成为融资市场中的座上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