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交通委副主任冯健理做客交通运输部网站在线访谈

06.07.2018  16:03

上海交通智能化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上海智慧交通发展呈现出哪些特点?未来又有哪些发展趋势呢?

近日,上海市交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冯健理做客交通运输部网站在线访谈,就上海智慧交通发展概况做了交流。

 

上海智能交通的发展可以分成哪几个阶段?

上海市于20世纪80年代启动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1985年到2003年,起步突破阶段。上海城市面临“交通难”,上海交通管理部门以道路交通信息化智能化为主线,引进了澳大利亚交通信号自适应控制系统(SCATS系统),完成了上海城市快速路交通诱导系统的建设示范,开始建设高速公路收费、监控和通讯三大系统。公共汽电车行业推出公共交通卡,逐步代替人工售票。

二是2003年到2010年,全面推进阶段。上海智能交通在城市道路、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公共汽电车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该阶段本市建成了道路交通流量多方式实时自动采集系统,基于区域控制、广域诱导的城市快速路监控系统并相继建成了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和ETC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公共交通智能管理和电子站牌系统,以及区域停车诱导系统等。世博会交通保障大规模应用了智能交通技术,实现了道路交通、公共交通和对外交通信息的汇集、融合和诱导服务全覆盖,基本建成交通综合信息平台。

三是2011年至今,全面发展阶段。以综合交通智能化为主线,实现了道路交通、公共交通、对外交通综合交通信息数据在一个平台上的汇聚整合、综合处理、提供发布、共享交换等功能;道路交通信息采集、发布和监控管理已经覆盖全市干线公路、快速路、地面道路三张路网,智能交通技术在轨道交通、公共汽电车、公共停车、对外交通枢纽等交通行业广泛应用;形成了面向政府管理决策、公众出行的多层次交通信息服务。

 

近年来上海公共交通信息化有什么进展?

近年来,本市交通骨干企业及各区交通管理部门,根据市交通委《关于全面深化本市地面公交行业信息化建设的行动计划(2016-2018)》的要求,围绕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按照上海市建设智慧城市、公交都市的工作目标,全面启动公交行业信息化二期建设,不断提高公交运营与管理效率,提升公交出行信息服务水平。

截至2017年底, 巴士集团累计建成信息预报55寸屏1862块、到站预报站杆300根,实现市区浦西有电源资源站亭到站预报全覆盖;浦东公交累计完成2500余根(500个已经完成亮灯升级工作)太阳能电子站牌、350余个实时到站预报亭牌合一建设(亭牌合一的站亭具备实时报站功能),同步试点1处电子墨水屏电子站牌。

此外,各远郊区也不断开展公交到站信息示范试点工程,其中:太阳能电子站牌268个,太阳能电子站亭88个。

 

在共享交通方面,上海怎样优化配置交通资源?

共享单车方面,目前在沪运营的共享单车企业共13家,投放总量最高峰时达到约115万辆,共享单车已成为第三大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市交通管理部门已完成企业数据平台建设,即将开始与企业的数据对接。

共享汽车方面,截至2017年上半年,本市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共有新能源车辆5790辆,网点2630个,会员总数达63万人,总订单数突破200万单,已经形成了公务出行小循环(市、区政府集中办公点以及部分机关事业单位)和公共出行大循环(机场、火车站等交通枢纽全覆盖)。

共享停车方面,截至2017年9月底,上海市已完成156个停车资源共享利用项目,可提供6530个共享泊位,在医院等人流量大的地方,共享停车的效果已经开始显现。

 

上海智慧交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目前,本市智慧交通建设正处于从分散转向集约、从孤立封闭转向共享开放、从以政府推动为主转向政企合作推进的重要转型期,即将迈入全面联网、业务协同、智能应用的新阶段。但是结合本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的工作要求,本市智慧交通发展还存在以下不足:一是行业信息化覆盖的广度和深度不足,跨领域、跨行业、跨部门的信息资源整合应用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对综合交通信息数据的深层次挖掘分析应用不足,信息化在系统协同、管理决策、指挥协调、公众服务等方面的支撑力度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面向公众的信息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通过提供及时全面准确信息服务,改善公众出行服务体验;四是行业 “互联网+”的创新型企业缺少。面向应用的具体某一行业的交通信息化的发展,需要滴滴打车、共享单车等互联网+交通出行的企业的支持,而上海除了共享单车和滴滴外,缺少类似本土化的互联网企业。

因此,围绕建设“交通强国”、建设上海“四个中心”及科创中心,支撑“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综合交通发展目标,今后我们将会同有关科研机构、行业内重点企业,进一步加强大数据分析、部门协同共享、智能化管理、便捷化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一是实现大数据对科学决策的全面支撑。形成覆盖度广、整合度高的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初步建成交通模型体系,交通运行研判和决策支持水平显著提高,支撑政府决策管理更全面、更高效,促进公众出行信息服务更综合、更智慧。

二是实现信息化对协同管理的全面支撑。优化信息平台建设,提高交通应急事件处置效率,促进跨部门、跨领域、跨区域的交通协同管理格局,推动长三角区域的交通信息互联共享和交通协同管理机制的完善。

三是实现信息化对交通服务的全面支撑。促进多元化的交通信息服务体系构建,优化交通出行服务品质,满足公众个性化、多样化服务需求。充分发挥平台经济和电子商务优势,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发挥新型物流信息平台作用,构建高效率、低成本的本市现代物流体系。

四是实现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在重大项目建设方面加强与市发改委合作,在政务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方面加强与市经信委合作,在科技创新方面加强与市科委合作,在标准方面加强与市技术监督局合作;此外,探索研究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模式,全面形成合力,推动交通信息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