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育人工作系列报道之三:信息工程学院以管理育人全力推进全员育人建设
通过《班级积分制管理条例》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触可感
——信息工程学院以管理育人全力推进全员育人建设
背景与理念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2015年11月19日,教育部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就在第五条第二款中新增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综合运用教育教学、实践养成、文化熏陶、研究宣传等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学生日常管理服务各个环节,形成高校学生的日常行为准则,使高校学生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如何帮助学生树立和养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价值观念,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也是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殷切期盼。因此,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全领域,才能够真正促进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反过来促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到更高水平和境界,从而让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价值共识和思想共鸣。
本案例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通过《班级积分制管理条例》的制度设计,在所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中施行班级积分制管理,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针对12组词语,进行内涵的细化与解读,把每一组词语都转换成具体的班级积分条目。班级积分条目不仅要契合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还要规定正负分值,正值积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行为,负值积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禁止的行为,通过这种正负分值指标来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班级积分制管理,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化建设和定量化探索,实现抽象价值观的生活化、具体化,转化成大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日常学习生活细节,使得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融入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通过班级积分制管理制度设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涵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制度进行有机结合,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健康、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坚守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信仰,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促进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
举措与特色
《班级积分制管理条例》旨在通过积分制的形式对班级进行定量测评,将对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体化、数字化。每学期结束后给每个班级算出一个GPA作为下个学期班级评优、发展党员数、评选各类荣誉等方面的基本依据。《班级积分制管理条例》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高等学校行为准则》的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将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分列为几百个考核指标,明确规定了正负分值,正值指标为鼓励学生做的行为,负值指标为否定学生做的行为,将正负分值指标作为学生思想行为的规范标准。通过这种正负分值指标来引导学生的思想行为,使学生的在校行为向社会所主导的价值和学校所期望达到的培养目标方向发展,真正落实德育首位任务。
从2011年运行至今,积分制的这种形式能有效实现对班级的绩效考核、量化管理,进而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建设,营造出良好班风和学风,带领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在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后,自2014年开始,围绕如何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学生的脑、入学生的心进行思考。在探索过程中发现了班级积分制条目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具体内涵具有内在的关联性,为此,在班级积分制基础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12组词语细化成具体的班级积分条目,直接嵌入到《班级积分制管理条例》中,鼓励和引导学生根据班级积分条目的具体规定进行思想行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为便于学生根据积分条目申请加分,并更好地量化管理班集体和个人,于2014年开发出班级积分APP,实现了管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凝练考核指标体系:核心价值观的习惯养成是目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效果如何考量?基于这样的考虑,师生们一起讨论是否可以将核心价值观进行量化。探索过程中,大家尝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组词语归纳到“思想品德、科学文化、人文实践、身心和谐”4大积分模块中,在此基础上,针对每个模块再具体解构成若干个考核指标,根据该考核指标的要求,具体列出详细的积分考核条目。
如“思想品德”积分模块对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诚信、法治、自由”4组词语,在此模块下建立“思想观念、道德品质、法纪观念”等考核指标,根据以上考核指标的要求列出诸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参军入伍,参加第一轮体检者加2分,入伍成功者加5分;在各类网络平台发积极弘扬正能量帖者加2分,发表不当言论,造成不良影响者扣5分;在地铁上主动让座者加2分”的积分条目;如“科学文化”积分模块对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敬业”词语,拟定的积分条目有:“个人学习成绩较上一学期专业排名提高25%以上,加2分;每周上课抽点,出现迟到早退现象,每人次扣1分,缺勤每人次扣2分”等。这些积分条目紧密结合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让他们觉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像呼吸空气一样,随时随地都在进行。
注重权重赋值探索:奖惩机制仅作为辅助手段。 班级积分制的有效推行,需要建立完善的测评标准,对学生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进行定量测评。在辅导员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学院根据4大积分模块观测指标在班级积分制起导向作用的程度,设置了各自权重分值。设定思想品德占30%、科学文化占40%、人文实践占20%、身心和谐占10%。每学期结束后,对思想品德、科学文化、人文实践、身心和谐4个观测指标各自的正负分值进行相加,得出一个总分,然后根据总分算出相应的绩点分。以思想品德积分模块为例:思想品德这个指标在学期结束后,最终算出总分为105分,其对应的思想品德绩点分为3.8。这样每学期班级积分制管理综合测评结果(记作F)是思想品德测评绩点分(M)、科学文化绩点分(E)、人文实践绩点分(C)、身心和谐绩点分(T)的加权之和,最终算出了每个班级的GPA。班级GPA结果作为班级评选校优秀班集体、优秀团支部、发展学生党员数多寡等各类荣誉的依据。同时《班级积分制管理条例》也会生成每个学生的个人积分,个人积分高低也决定了学生各类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评选的重要参考依据。
开发班级积分APP:指尖上的申请和管理同步。 为便于学生随时随地申请积分,实时动态了解自身积分和班级积分情况,根据《班级积分制管理条例》的实施要求,学院充分发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师生资源优势,开发出班级积分APP,一方面便于学生线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线上申请个人积分,另一方面也便于班级积分制管理成员快速便捷审核,有效地实现班集体的智能化管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认同。同时,学生们也会参与到积分拟定的过程中去,不断地调整、完善,使这个项目更为亲民、普适性更高。
成效与展望
班级积分制实施以来,学校积极推动,班集体成员踊跃参与,已取得一定成效。班级积分制管理不仅有效改变目前高校班级管理弱化的现状,充分发挥了班级作为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功能,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班集体,实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化建设,定量化探索,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在高校落地生根。
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实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生命的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度凝练而成,通过班级积分制,将抽象的价值观进行具象化,转化成大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日常生活细节,使学生在践行班级积分条目过程中实现自我生命质量的提升,在不知不觉中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注学生利益诉求,实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入行。班级积分制深入挖掘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利益关注点,充分发挥各类评优激励手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巧妙融入其中,引导广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个人的行动自觉。
发挥班集体德育功能,实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班集体建设。班级积分分值的动态变化,会对班集体成员产生群体压力,影响班集体成员的思想意识,及时修正班集体成员的行为习惯,充分发挥班集体教育的渗透力和约束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融入到班集体建设。
紧跟新媒体时代步伐,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的育人功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实践探索中,要深入挖掘新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功能。班级积分APP软件的推行,不仅实现班集体管理的高效便捷,也进一步推动了大学生随时随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和参与性。
在推行《班级积分制管理条例》的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12组词语如何真正结合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细化成具体的积分条目,学院将进一步探索如何实现班级积分条目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组词语内涵的无缝对接,拟定的积分分值如何体现更加客观、科学、合理,需要进一步思考与完善。在未来的实践探索中,学院将拟定更加详细的积分条目及合理分值,在学生利益关注点和情感共鸣点上做些文章,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吸引力、亲和力,在班级积分APP功能软件上进一步完善,实现管理制度的创新,助力学生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撰稿、摄影、来源:信息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哈斯 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