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主任成立工作站关爱留守儿童 工作站与33名孩子结对

18.08.2014  17:24

        李小英身上并没有太多个人荣誉。在面对记者采访时,她言语朴实,都是一些家长里短。然而,就是这些年来,她一直“把别人的孩子,当自己的孩子,把村民的小事当大事来办。”她所管辖的崇明县北双村赢得了上海市文明村、上海市民主法治村等许多响亮的头衔。

  以身说法分享教育经验

  “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逐渐增多,像我们北双村就有30多个。”李小英说,父母不在身边,导致不少留守儿童缺乏亲情,性格孤僻。李小英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叫小薛的孩子,父母都在外面打工,由奶奶照顾。每次奶奶看到孩子在玩就十分焦虑:“你怎么还在玩,你怎么不好好念书,你爸爸妈妈多辛苦你知不知道。”奶奶在教育孩子时,每次都是一串絮絮叨叨的指责。这让孩子心生反感,成绩也始终不如人意。

  对此,李小英以身说法,上世纪90年代初,300元一个的游戏机,儿子要,她就买给孩子玩。孩子需要快乐童年,多玩不一定学习成绩就不好,关键是要掌握好学习方法。“没有笨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在李小英的一番解说下,小薛的奶奶改变了教育方式,小薛成绩渐渐好了起来,去年成功考上了崇明最好的一所中学。

  办公房用作活动场所

  在农村,像小强这样与老人相伴的孩子不在少数,他们远离父母,有些孩子因此染上了不良习惯,甚至走了弯路。而今年57岁的李小英是北双村村主任,在她的教育下,2000年,李小英儿子考上了复旦大学,后来硕博连读,还去加拿大留学。当时,她就在想,能不能把自己的教育经验分享给村民。

  为此,李小英发动村干部、志愿者参与,积极寻求帮助,终于在2011年11月,成立了全县第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特殊家庭孩子的工作站——“小英工作站”。

  “葡萄都有哪些颜色?哪些口味?”7月下旬的一天,天气已十分炎热。崇明北双村活动室内,30多名孩子正在上“葡萄种植技术课”,这正是她牵头成立的“小英工作站”的固定活动。

  李小英说,工作站现在有35名志愿者,村委会专门腾出60平方米办公房作为工作站活动场所,并为每个孩子建立“成长日记”,形成一人一档的“爱心成长档案”。如今,“小英工作站”已与33名孩子进行结对,让孩子们不仅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在成长路上也不再迷失。

  干群关系靠点滴积累

  “做农村工作,平时对百姓感情投入多一点,好事实事多做一点,关键时刻百姓也会站出来挺你。”李小英总是这样说。

  瑶瑶(化名)是“小英工作站”的结对对象,父亲因偷窃被判过刑,母亲是外地人,已离家出走,由爷爷奶奶带大。由于家庭环境不好,女孩性格孤僻自卑,学习成绩很差,而且还有小偷小摸的行为。

  为把女孩引回正路,李小英经常与她谈心,用她父亲的教训教育她。同时,李小英还请来了大学生村官,为她补习功课。经过多番劝导和关心,女孩终于改掉了小偷小摸的毛病,变得越来越开朗自信,各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

  正是为此,在宅基地界址的纠纷中,瑶瑶的父亲在李小英出面后终于让步,还说:“如果是别人,我是坚决不让的,既然李主任说话了,这个面子我给,你说让到哪里,我就让到哪里。

  “当村干部,与村民之间的感情不能断。一个说来简单的‘情面’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平日里与村民接触的过程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李小英说,村民家中遇到了困难,做村干部的要主动前去问候一声,帮上一把;村民上县城办事在等公交车,倘若自己开车经过,顺路就带一段;甚至是在村里的路上遇到村民,也不要忘了上前打个招呼,拉上几句家常。“你对待村民如亲人,真心为他们办事,他们也会理解你的工作。”李小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