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漏一户 不落一人 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上海工会全力落实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纪实

01.06.2021  20:35

  这是一段人民城市为人民的佳话:历经数年时间扎实的精准施策,上海困难职工共计脱困37403户,没有一户遗漏更没有一人落下,城市困难职工得以共享人生出彩机会、共享梦想成真机会、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这是一场工会组织守初心担使命,不断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生动实践:上海工会全面实施困难职工帮扶民生工程,将“精准”贯穿困难职工帮扶和解困脱困工作全过程,积极构建和深化困难帮扶梯度体系,建立健全工会帮扶工作的精准化、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让希望的曙光照进困难职工心田。

  这是一次“娘家人”增强群众工作本领的“实战与大考”:工会干部到脱贫攻坚的一线经受考验、磨炼党性,以“互联网+”提升工会帮扶速度,以“人文关怀”体现工会帮扶温度,困难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职工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近年来,上海市各级工会坚定不移贯彻中央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精神,坚决完成全总提出“到2020年确保困难职工同步迈入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圆满完成。

  申城全体职工携手共进,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汇聚强大合力

  构建解困脱困责任体系

  地处远郊的崇明,正以一场花开盛世的展会让世界惊艳,参观的游客中,不乏刚刚实现了脱困解困的职工。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靓丽风景,大家心里头对美好生活的信心又坚实了许多。

  曾经,崇明区困难职工群体中生态就业岗位职工占比高,多数因病致困。崇明区总工会不仅设立起蓝领学校,整合区内优质资源,提高困难职工就业技能,还设立6家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3家创业基地,牵头开展校企合作,优先推荐困难职工及其子女就业。2019年,又通过区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争取到区财政支持,补贴1万名非公企业职工体检、赠送4万名非公企业职工工会会员专享保障。数年时间成效显著,不仅因病致困的“穷根”被斩断,困难职工的内生动力也得到有效激发。

  见微知著。崇明仅是上海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中的一朵浪花,上海市总工会坚决落实全总部署,通过积极参与顶层设计,将推进解困脱困工作融入党政工作大局。“娘家人”通过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平台,聚焦职工普遍关心的就业、医疗、子女教育等热点难点问题,持续推动政府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形成政府救助政策与困难职工帮扶措施的有效对接,将符合条件的困难职工积极纳入政府“9+1”社会救助制度体系框架,积极争取地方财政专项帮扶资金。

  一场自我加压,与时间赛跑的竞赛,也在全市工会内部全速铺开。市总工会统筹十余个相关职能部门和事业单位资源,在困难职工帮扶、就业助学、技能提升、法律援助、互助保障等方面统一步调、全方位推进。同时,市总工会要求全市各级工会把解困脱困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全面部署、层层落实,不断细化解困脱困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和时间节点,落实责任主体。一时间,全市各级工会一把手重点抓,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具体抓,冲在前面,迅速建立和落实多层多级解困脱困责任制。市总工会、区局(产业)工会、街镇工会、基层工会层层签订解困脱困目标责任书,基层工会与困难职工建立解困脱困责任制联系卡,明确解困脱困责任人、措施和计划,强化责任担当,全面落实解困脱困责任制目标。

  解困脱困同样离不开社会爱心的大力支持。市总工会积极发挥社会协同作用,整合社会资源,通过上海市职工帮困基金会、助力困难职工实现“微心愿”服务职工实事项目等,搭建社会资源和困难职工需求精准对接平台,构建社会化帮扶大格局。市总工会通过“微心愿”平台,联合国美、东方购物、春秋旅游以及上海对口扶贫支援地区,开展有特色的专场爱心活动,共计实现困难职工2423个“微心愿”。

   聚焦精准施策

  切实提升帮扶效能

  “他眼里的光越来越亮了!”数年的持续精准帮扶,颛桥镇工会工作人员见证了困难职工胡林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胡林的父亲突发脑溢血病危入院,母亲肢体残疾,他只能请长假回家照料,突如其来的重疾给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带来了巨大压力。

  需要关爱和帮助的日子里,各级工会始终关心着他,为他争取到了帮困名额,还通过“点亮微心愿”、“温暖金秋”等项目持续温暖着他的心。两年多的时间里,大家共同呵护着胡林的那份热忱与乐观。今年1月,胡林取得了钳工技师(二级)证书,又积极报名参加上海工匠学院“匠心学堂”。他兴奋地说:“路远我不怕,希望能入选。

  更多与胡林相似的故事,在申城各处不断发生,温暖着整座城市。近年来,市总工会创新运用项目化运行、立体化参与、长期化跟踪、数据化分析、全面化关爱等机制,着眼于受助人学习、生活、就业、职业发展全过程,从助学、助能、助志、助业等各方面帮助职工缓解和摆脱生活困境,提高脱困解困率。各级工会坚持按照“一户一策”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从根本上消除致困关键因素。

  一张张脱困解困笑脸的幕后,凝聚着工会组织更多的精准功夫。市总工会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帮扶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多个指导性文件,精准制定政策,明确帮扶救助对象和条件、帮扶救助项目和帮扶救助工作程序,为困难职工帮扶救助,逐步探索建立起了“深度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困难职工帮扶、常态化送温暖”三个层次清晰、各有侧重、有机衔接的精准化梯度帮扶工作格局。

  精准制定政策之外,市总工会将更多精力投入了精准识别对象上,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主动沟通市民政局,依托市政府大数据中心,共同推进困难职工家庭经济状况数据比对和信息共享工作,建立困难职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市总工会依托网上工作平台“申工通”和全总帮扶工作管理系统,开发建立上海工会帮扶管理系统,建立健全“申请-建档-收入核对-审核-发放”的工作流程,通过精细化的流程管理和信息化手段提升帮扶实效,实现“让数据多跑路,困难职工少跑路”,同时还将“工会困难职工帮扶”纳入市政府“一网通办”公共服务事项,在“一网通办”平台实现工会困难职工帮扶申报。

  资金使用是脱困解困的关键环节,市总工会坚持精准使用资金,重点聚焦低保、低收入、意外致困和因各类原因导致困难的职工家庭,研究并合理制定了深度困难和困难职工不同帮扶项目的标准;又加强资金管控,建立起操作流程、档案管理、资金流转等规范制度,让困难帮扶资金运作有制度可依、有标准可循。通过逐级申报、收入核对、审核,市总工会统一发放资金,集中对深度困难和困难职工家庭开展以生活救助、子女助学和医疗救助为主的重点帮扶项目机制。并按照致困原因,三个项目可叠加享受,提高帮扶资金在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中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保障深度困难职工解困脱困,也提升了困难职工的获得感。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以来,上海各级工会帮扶困难职工144.7万余人,共使用帮扶资金32.6亿元。

   凸显两大特色

  帮扶更具温度

  面对细致详尽的申报流程,加之个性化具体的帮扶需求,困难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如何提升?市总工会将破题的关键锁定在了“互联网+”和人文关怀,为帮扶增加一抹温暖的亮色。

  市总工会积极打造“申工通”“申工社”“申工网”三个服务平台,不经将工会组织库、会员信息库、工会会员卡库的数据打破壁垒,与困难职工档案库连通,上下连接各级工会,连接困难职工,还将工会传统的帮扶项目、帮扶流程、帮扶实操等实现在线化,原本分散的数据被盘“”了,可以随时被调用和挖掘,精准识别和判别困难职工家庭,及时了解基层工会和困难职工的动态,确保全市工会帮困资金使用管理规范、精准、高效、安全。

  “让信息多跑路、职工少跑腿”。市总工会借助大数据对帮扶流程实现重塑,让困难帮扶在指尖上完成,开拓了方便快捷、务实高效的服务通道。困难职工从申请、入户调查、审核、核对、公示直至资金发放,全部线上完成,既动态管理又精细化服务。不仅如此,一个线上线下融合的帮扶矩阵也在持续发挥作用,“申工通”是上海各级工会开展困难职工精准帮扶的工作平台,而“申工社”则是打造困难帮扶品牌化机制的宣传平台。其中,“会聘上海”为困难职工家庭子女、农民工群体就职、培训、社会实践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持续开展农民工通讯、医疗、火车票补贴行动,不断让农民工感受上海的城市温度。

  数据的高效运转,惟有人能赋予其温度。该项目作为上海工会困难职工梯度帮扶工作机制的有效补充,市总工会深入开展助力困难职工实现“微心愿”服务职工实事项目,更多体现对困难职工的人文关怀。困难职工通过“微心愿”小程序,线上提交心愿故事等,社会爱心人士、爱心企业等可线上认领困难职工的心愿。心愿内容主要为小家电、大米等实物类产品,以小体量收获大效应,切实提升困难职工对工会帮扶的满意度。宝山区总工会就在疫情防控形势下,通过“微心愿”小程序发出倡议,为困难家庭学生募集平板电脑,助其“停课不停学”。

  疫情来势汹汹,市总工会积极落实疫情常态化情况下困难职工的关心关爱,调整《上海工会帮扶救助可申请大病补助项目的大病种类》,将新冠肺炎纳入重病范围。又将新冠肺炎纳入工会互助保障重大疾病范畴,且不增加参保费用,采取“先给付、后审核”的方式确保保障金及时发放,共为50名患新冠肺炎的职工发放保障金119万。向深度困难、困难职工发放特别生活补贴,同时设立疫情防控专项资金,用于慰问帮扶防疫一线职工、帮助职工返岗等,各级工会累计投入5.7亿多元。

  奔小康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多年来,上海工会紧紧目标任务,履职尽责,真抓实干,全力以赴,聚力攻坚,圆满完成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面向未来,上海工会向着积极回应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再出发!

  来源:劳动报   作者:裴龙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