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知识奠基,睁眼看世界——金融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阅读伴我成长”主题支教活动顺利开展
7月5日至7月16日,由韩钰、武源长、杨一能、韩军、张雨娇、陈熠、况雅纯等组成的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江西支教队在带队教师王昕程的带领下,在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县中源乡完成了第八期暑期实践支教活动。中源中学是金融学院八年来稳定坚持和发展的支教地点,一届又一届的支教队伍不仅带来了知识与陪伴,更是见证了这里孩子们的成长。
中源乡地处交通不便的偏僻山区,仅由一条路况不佳的盘山公路与县城相接。本乡的街道是一段狭长的山间谷地,四围环山,民房紧挨公路依次排开。这里不仅没有书店和文化设施,当地唯一的学校——中源中学,也是由中源小学与中源初级中学组成。在小学,每个年级仅有2个班,每个班30人左右。多数老师跨年级教学,教学资源极其匮乏。在中学,每个年级有2个班,但常年出现大多数学生到升入初三之际辍学外出打工的情况。
支教队前往江西的时候正值暴雨时节,中源乡与外界连通的桥也被冲垮,于是队员们在当地民警的协助下趟水过河,见到了中源乡的简朴面貌。安顿好后大家拿上上海财经大学的旗帜上街张贴海报、认识沿路遇到的小朋友并来到学校布置教室。晚上队员们惊喜地见到了部分去年就参加过支教活动的孩子们,听着他们述说一年来的经历,并感受着他们一年来的变化。
第二天支教课程正式开始。孩子们每天早早地来到教室,有的会和老师聊天交流,有的会认真地写作业,也有的会在教室外一起玩耍。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活跃,回答问题时举手的速度惊人,答案也往往让队员们感到惊喜。他们的眼神里闪烁着对新鲜事物和知识的渴望,表情认真而愉快。上课时间结束后队员们会留下为孩子们解答暑期作业难题,也有队员带领孩子们打篮球、陪着孩子们玩耍,每天的课程最终都在孩子们的欢笑声中结束。
本次支教内容侧重于视野拓展与兴趣引导,课程种类丰富多彩,既包括数学、历史、地理、科学等人文素养类课程,也包括英语、音乐、手工、体育等趣味合作类课程。队员们虽在两月前就已经开始备课,但实践中仍在针对孩子们的年龄及兴趣不断改进课程,更是结合当下南海争端,将爱国教育巧妙地融入了几乎每一门课程当中。
数学课设计了脑筋急转弯和趣味数学等竞答赛环节,激发孩子们参与思考的热情。历史课的介绍范围从朝代的更替到皇帝的特色,叙述语言通俗易懂而又生动幽默。地理课对多个国家的地理条件和风土人情的介绍让孩子们如同游历了不同的国家。科学课上的各种新奇实验及视频引发了孩子们的热烈讨论,让他们注意到了平时生活中极易被忽略的物理现象。音乐课上老师带同学们认识了Beatbox等新的音乐形式,孩子们唱歌的声音整齐悦耳。美术课上老师将绘画与心理进行结合分析,从孩子们的构图、色彩等各方面来分析性格……队员们本着从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出发的原则,授课内容生动有趣,教授方式丰富多样,思想引导贯彻始终。每个队员的讲授都自成一格,但都为孩子们带来了一样精彩纷呈的课程。教案的反复修改与课上课下的耐心陪伴,不仅保证了孩子们兴致高昂地参加了所有课程,更是将爱国、进取、诚信、友善的理念言传身教给了当地的学生。
本次支教活动也是以“阅读伴我成长”为主题的第六期活动,每期活动的推荐书目都向孩子们介绍了不一样的书中故事,让孩子们各自体会,再共同探讨,以此培养孩子们阅读的习惯,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在校园内形成良性循环。
金融学院八年来的支教活动对这里的不少孩子产生了深刻影响,很多孩子表示这个活动陪伴他们多年,甚至陪着他们从小学走到了初中,每年的活动和队员至今仍在他们心里留有深刻印象。八年来学院致力于对支教活动进行改进,每年的支教队伍由一位带队老师、一至两位有经验的领队及其他队员组成,以继承的方式完成对接,不断借鉴经验、创新完善,且在支教后仍与当地的孩子保持联络交流。每期活动结束回到上海后,支教队都会定期制作阅读材料寄往该校,提供同学们长期阅读,养成阅读习惯;会通过QQ、微信等平台继续与孩子们保持联系,为他们在生活中碰到的问题答疑解惑;还会收集上海的闲置教育文化资源,送往当地,改善当地的教学条件,使支教对象得到的不仅仅是一周的爱,而是长期的真正的帮助,更深刻、更积极的影响。
在本次支教的12天时间里,队员和孩子们产生了深厚的感情。队员们用有限的时间尽全力授予孩子们更多的知识和道理,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希望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积极向上的影响。不少队员表示,支教让他们学会了理解和关爱他人,学会了更纯粹地生活。而他们想要带给孩子们的知识和对未来的希望也一天天在孩子们的心中滋长。
(供稿:陈熠(学) 供图:韩钰(学)、王昕程 编审:王雅静 收稿日期:2016年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