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你说我说】拓展广度与深度 实现就业工作专业化 ——从疯狂打Call到成为职业咨询师

17.04.2018  15:03

    2009年,我初当辅导员时就开始接触就业工作了。此后,无论岗位如何变动,我始终没有离开过就业工作一线。从“白纸一张”到获得上海市中级职业咨询师、BCC职业生涯教练、KAB创业基础讲师、TTT2高校就业指导教师等多项职业资格证书,多年来,通过学习,我不断开拓视野,积累经验,努力实现就业工作专业化水平提升。

面向全体,不止打call

    刚开始我对就业工作的理解,用现在最流行的话来说,就是疯狂地给毕业生打call,“同学你工作找好了吗?”“同学你得赶紧找啊!”“同学有个单位来学院招聘你看你想不想去?”……虽然这么做跟职业生涯规划离得有点远,但是打call很重要,不打就完不成就业率。打call的服务对象都是毕业班的学生。那么,除此之外就业工作还能做些什么?

    从就业工作的广度上来看,我们还可以做教学和咨询,此时就业工作面向的对象就不仅仅是毕业生了,而是全体学生。

    有一次为本科毕业生作就业讲座后,我听说同学们深受打击,觉得很多就业的准备工作已经来不及做了。由此,我感到如果到了学生大四时去教他们怎么把在晚会后台搬桌子的经历美化成能体现团队合作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小故事,还不如去鼓励学生从大一开始就赶紧找机会做更多能锻炼团队合作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事情。所以在取得上海市中级职业咨询师的资格证书之后,我加入了就业指导中心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课程教研室,去给本科生上课。我开始去教大一大二的学生怎样认识自我、怎样了解工作世界、怎样根据性格、兴趣、价值观去探索未来发展的方向,怎样一步一步去充实自己的简历。

    在课堂教学之外,我和教研室的同事们也一直对这门课程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完善,大家一起商量课堂环节怎么设置才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程内容如何改进才能给学生提供与时俱进的职业生涯发展信息,邀请哪些校外嘉宾来给学生作讲座才能对课堂教学形成有益的补充……

倾听接纳,勤于思考

    教学之余,我也担任了就业指导中心的职业咨询师,接待学生的来访、咨询,倾听和帮助他们去寻找和解决问题。现在,学生个性化和多元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对于职业方向的选择也越来越多样化,掌握咨询技术和理念能使我们以更开放包容的态度去理解和接纳学生对于未来的期望和选择。

    有一次,一个学化学的研究生跟我聊到他想去做程序员,但有人说他“目光短浅”。我问他在编程方面是否自学成才了,他告诉我他学会了什么语言,现在能到什么程度,以后要找什么样的工作,我觉得他其实挺有自己的想法和实际行动的。后来,我看到信息学院和理学院有招聘信息也转发给他。到了毕业季他找到了一份程序员的工作,挺愉快地去了。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也有很多学生读了研究生却并不想从事相关专业的工作。那么,回溯到源头,我们在为本科生作教学、讲座或咨询时也应当再提醒大家不要盲目考研,要想清楚自己的发展方向后再去报考。

深度沉淀,“”成专家

    就业工作其实为辅导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从做好工作的角度来看,辅导员也需要在深度上不断探索,从知识学习和经验积累两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

    要做好就业服务、教学和咨询工作,需要在相关政策、理论和方法上不断开展学习。就业指导中心和化学学院在学习和培训方面给了我很大的支持,不但从工作安排上予以协调时间,更在培训经费上提供了强大的后盾。在从事就业工作的这些年里,我通过学习和考试获得了多项就业指导方面的职业资格证书,也丰富了在就业指导和咨询方面的知识储备。

    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我也积累了很多实践经验。刚毕业的时候从事就业工作总觉得底气不足——自己一直在学校,没有社会经验,怎么指导学生找工作。但是现在跟学生谈起找工作的事就有底气多了,因为我至少已经看过上千个学生怎么找工作了。毕业生一般从事哪些行业,有哪些岗位,各个岗位有什么特点,这些我都有基本的了解。现在,讲起“我以前的一个学生”这种故事时,我也更加得心应手了。对于就业政策、落户手续、签约流程的问题,我可以马上给出答案。有学生想不按照流程解约走捷径的时候,我也能跟他们说不要耍小聪明,你们能想到的之前早有人想到了,而且都没成功。前几年毕业的学生会再联系我说公司还想在华理再招几个人。当学生想了解目标行业或公司内部信息的时候,我也更容易找到已就业的学长学姐来给他们指点迷津了。

    今后,我也希望能在就业工作这个平台上继续努力,发挥更多的作用。同时,我也希望有更多的同仁都参与到就业指导的工作中来,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帮助更多的学生树立起职业生涯发展的理想和方向,希望我们能跟学生一起通过学习和锻炼共同成长,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