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时尚周 | 传承传统纺织文明 守望当代时尚艺术 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举办“文化自信与文化责任”系列展览
华美绝伦的明清织绣、绚丽多彩的少数民族服饰、高贵典雅的蕾丝夹克……第17届环东华时尚周期间,本着“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宗旨,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举办“文化自信与文化责任”系列展览,一场融合了中华传承、民族合力、中西时尚的服饰“交响乐”在这里奏响……
一针一线织绣中国传统文化
唐代对鸟连珠纹锦、元代几何纹织金锦、明代龙纹妆花缎件料、清代十二章龙袍等珍贵展品……今天开幕的“中国传统织绣文化展”上,集中展出了著名民间收藏家李雨来先生历时30余年精心收藏的107件珍贵传统织绣展品,展现中国传统纺织服饰的文化之魂、意境之美、技艺之精。
中国五千年连绵不断的传统纺织服饰文明,至明清逐渐达到高峰,本次展览以明清织绣为主,兼溯唐、元织物。“东华拥有全国最好的纺织学科,我希望在它的纺织服饰专业类博物馆里呈现最具代表性、最为精美的传统织绣展品!”李雨来先生告诉记者,他为这个展览足足准备了十几年,此次呈现的展品都是从上千件织绣藏品中精心撷集而成。
据了解,李雨来先生从改革开放以来就一直从事传统织绣品收藏,藏品数量和品质都相当可观。此次带着珍稀织绣藏品回到大学办公益展览,他说:“收藏是一个人的事,展览是面向大众的,希望借这个机会让更多的学子和百姓走近传统织绣,了解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织绣文化。”
展品中一件明黄江绸五彩绣十二章龙袍尤为引人注目。龙袍是清代重要的礼仪服饰,它象征着穿着者的身份和地位。清代服饰制度对龙袍做了严格的界定,只有皇帝、皇太子及其后妃们可穿用龙袍,其他人等不得穿用。这件龙袍十二章纹,按照服饰制度应为皇帝所穿用,为清晚期织绣品,品相良好,款式为圆领大襟箭袖开衩袍,袍上正龙龙首正向,平视前方,龙身盘绕踞坐;行龙龙首侧向,辅以海水江崖、五彩祥云,一种威震天下的王者之气油然而生。
此次展品中还有5件甲胄是首次公开展开,包括有清早期大阅甲、职官甲等铠甲以及弓箭套、护心镜等配饰。作为古代的“防弹衣”,甲胄的出现与历史上频繁的战争有关,一直沿用了数千年。清代甲胄分为阅甲和战甲,战甲里层缝缀金属甲片,具有防护功能;阅甲一般面料镶嵌铆钉,主要功能在于礼仪制度。甲的形制为上衣下裳,肩甲、臂甲、护腰和护肚分别缝缀,胸前悬挂护心镜。下裳分为左右两片,便于骑射。
我国作为丝绸大国,织绣历史十分悠久。联合策展人李晓君老师表示:“织与绣是我国古代传统手工艺的代表之一,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留存下许多珍品。”中国传统织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新时代中国时尚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和历史底蕴。
民族服饰讲述多彩民族故事
56个民族56枝花,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服饰除了最基本的蔽体保暖功能之外,还反映出各个民族独特的文化。“技艺・记忆——中国南方少数民族服饰展”将于4月25日开幕,将展出侗族、布依族、苗族、瑶族、彝族、壮族、黎族和水族服装服饰和织绣面料,共计40余件展品。结合西南少数民族田野考察的图片、文字资料以及校内相关研究成果,为观众描绘出一幅五彩斑斓、流光溢彩的民族服饰画卷。
“这件牯臟衣是苗家在过牯臓节时,苗族牯臓首领在节日中穿着的盛装,是作为宗教仪式中的特殊形式而传承下来的古老苗族服装。”本次展览联合策展人李苏琴指着一件看似稍显陈旧的服饰告诉记者,苗族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但是服饰同样会“说话”,通过款式和纹饰等特殊“语言”,讲述着苗族古老而悠久的历史文化。这件牯臓服由上衣和飘带两部分组成,衣服形制独特,无领衣、衣身平直、开襟无扣、两侧及袖下不加缝合,袖身正面由蓝靛染亮布缝制,衣身绣满纹饰,有自然界的日月星辰纹、花鸟虫草纹,蕴含着万物有灵的观念和自古传承的特殊含义,体现出古朴神秘的气息。
广袤的祖国大地上,各民族的文化化为纹样、色彩与技艺,将古老的神话传说、民俗风情等缝进了民族服饰中。不同于以往大家对民族服饰华丽绝美的认知,这次的展览中不少民族服饰以其最本真、最朴素的面貌示人,为了搜集这些少数民族服饰实物展品,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足迹遍布云南、贵州、广西、海南等地,对民族服饰进行系统性数据采集、分析并专题研究,了解少数民族服饰背后的故事,挖掘不同民族各自鲜明独特的文化内涵,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
要给观众客观地呈现最原始和本真的民族服饰。伴随着现代化、城市化和全球化的演进,诸多民族传统服饰正在被批量的、工业化生产出的服装所替代而逐渐边缘化。作为高校博物馆,我们希望从尊重的角度去关注各民族自生的服饰文化传承与发展。
百年蕾丝共话中外时尚艺术
2016年,我校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收藏的33套海派旗袍精品首次亮相英国爱丁堡艺术节彰显“中国神韵”,今年,爱丁堡大学携百年蕾丝亮相环东华时尚周展现“西方气质”,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以服饰为媒,架起了中西方时尚文化融通的桥梁。
作为“文化自信与文化责任”系列展览之一,“百年蕾丝,设计之美”展览于20号开幕,本次展览是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与英国爱丁堡大学合作,首次采用中外联合策展团队的形式,为大家呈现来自大洋彼岸的蕾丝时尚艺术。期待通过本次展览,联结东西方时尚艺术,促进彼此文化交流与创新,为国际服饰时尚文化交流、中华民族的文化强国建设和上海时尚之都建设添砖加瓦,为创造新时代的文化自信贡献力量。
这是一个“小而美”的展览,规模大不却非常精致,展览以西方蕾丝的历史与创新为主线,内容有当代蕾丝面料、蕾丝创意服饰、西方蕾丝服饰肖像画以及蕾丝发展史。开展四天来吸引了不少观众,尤其是展览中美丽的蕾丝夹克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当柔美纤细的蕾丝遇上帅气硬朗的夹克,会碰撞出怎样的时尚火花?本次展览的英方策展人、爱丁堡大学艺术学院时尚学部主任Mal Burkinshaw告诉记者,2014年他参观上海的纺织品和服饰博物馆,中国传统服饰精湛的细节和工艺让他印象深刻,蕾丝夹克的创意在他脑中萌发,最终耗时1300多个小时打造了这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创意蕾丝夹克。
值得一提的是,苏格兰国家肖像艺术馆的图像授权与合作、Sophie Hallette 蕾丝工坊的协助和支持,让本次展览更加丰富多彩。展览将持续到6月30日。
据悉,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作为目前国内唯一一个全面综合反映中国纺织服饰历史文化和科技知识的博物馆,是东华大学注重内涵建设、努力传承和发扬我国悠久历史文化、履行大学服务社会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不仅承担着普及和提高社会纺织服饰科学文化知识的功能,还积极对接社会服务,承担起传统纺织文明传承者和当代时尚艺术守望者的责任。近年来举办了“爱丁堡艺术节·上海季:海派旗袍的历史与创新”、“亦圆亦方-陈闻艺术与时尚展”、“中国梦:花好月圆——当代中国风格时尚设计大展”、“上海摩登——近现代海派服饰时尚展”、“清朝闺秀服饰展”等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展览。
作为本次系列展览的总策展人,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馆长、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和上海时尚之都促进中心主任卞向阳教授强调,此次“文化自信与文化责任”系列展览,立足于中国优秀传统服饰文化,引进西方优秀设计,为新时代具有“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中国时尚文化自信建立和上海时尚之都建设,贡献东华大学和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应尽的文化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