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运会开幕式师生排练未占用双休日或一节课时

30.07.2014  10:35
□开幕式排练每次在一小时到一个半小时之间,审查时一次通过。 张驰

  晨报记者 李星言 实习生 王何春子

  我们没有花重金请演艺明星,而是让学生成为展示风采的主体,刘翔、孙雯、王励勤等体育明星也欣然加入。

  学生们展示的都是平时体育课上所学的内容,只不过经过了艺术化编排,所以才能在短时间内达到精熟状态。

  健康的体魄,来自于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我们通过全面深化高中体育专项化改革,以此为引领,带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的多样化改革,同时也倒逼大学体育进行专业化改革,通过系统推进教学改革,努力使学生能掌握一两项伴随终身的体育技能,养成终身锻炼的兴趣和习惯。

  ——第十二届全国学生运动会组委会副秘书长、上海市教委副主任王平

  昨天,第十二届全国学生运动会开幕式在本市众多学生、家长的微信圈里成为热点关注话题。由近50所学校、5000余名师生带来的“阳光少年”——上海市学生文体特色项目汇报展示,在开幕式上震撼全场。然而,这台表演却从未占用过一个双休日或一节课时进行排练,这种高效的排练方式不仅是“节俭办会”理念的落地,更是在体育教学方面“上海经验”的体现。

   展示的都是平日所学内容

  今年四月,建平中学高二学生王辰报名参加学运会开幕式,成为该校230多名篮球表演学生中的一员。在即将升入高三的阶段,频繁排练会不会占用课余时间、甚至脱课进行训练,从而影响学习?不少家长有所顾虑。可王辰发现,整个排练过程从未占用一个双休日或上课时间,“排练基本都安排在12:30到13:00,每次半小时到一个半小时”,而且正式排练次数也没有他想象得多,却在审查时一次通过,非常顺利。

  在开幕式上,王辰和同学们在现役篮球国手张兆旭的带领下,熟练地展现种种篮球技能,零失误的动作让观众也赞叹不已。对此,建平中学艺体教研组组长区桦介绍,建平中学是篮球特色学校,每个班级都有篮球队、每个学期都会有篮球赛,所以同学们基本都会打篮球。学校仅对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做了微调,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篮球技能,“学生们展示的运动技能都是平时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只是加入了一些艺术效果,所以才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排练到位”。

  抱有同感的还有进才中学即将升入高二年级的方同学。开幕式上,随着前女排国手李国君一记漂亮的发球,进才中学的同学们展现了跑动、飞跃投球、垫球等众多精彩娴熟的排球技艺。因为展示的是平时在体育课上习得的真实技能,方同学并没有太大压力。在他看来,平时在学校里进行的排球训练非但没有影响他的学习成绩,更帮助他增强了时间管理能力和自控能力,促进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让体育回归教育本原

  在开幕式上,一段记录上海“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成果的视频让无数师生动容。“兴趣、因为被尊重,所以被激发”,视频中的寥寥数语,背后是上海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试运行一年多来,在众多学子身上发生的变化。

  2012年11月,上海17所高中开始试点“体育专项化”改革:打破班级编制,让学生按各自兴趣选择项目走班上课;将每天1节体育课整合为每次2节连上的大课,让学生有充裕时间参加所选项目的系统学习和训练;学生按水平不同,小班化分层学习;课后以兴趣小组、俱乐部等形式组织比赛展示成果。市教委副主任王平表示。

  调查数据显示,80%以上的学生喜欢“变脸”后的体育课。正是因为如此,参加开幕式演出的小队员们自信而从容。对他们来说,参加开幕式,就是上一堂常规的体育课。

   那么,这样的“上海经验”是否值得推广?是否有可复制性?

  “多样化、专项化的做法是达成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渠道之一,其他省市可以因地制宜、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借鉴其中的做法。”上海市教委副主任王平表示,即便在上海,也并不是所有学校都能为学生提供许多种运动方式的选择,有些市中心场地狭小的学校,不便开展排球、足球等专项运动,便选择长跑等形式,同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与体质、磨练意志。

  把体育课堂搬上舞台,体现了上海教育的自信。在王平看来,培养健康理念、掌握运动技能、健全人格素养,是新时期学校体育工作的三维目标。“我们推进高中体育专项化改革,就是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打破学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体育课的’怪圈’,真正回归教育本原,让体育真正成为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