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背景下的电视视频生态创新研讨 学者点赞“直播”具有革命性
图片说明:一家媒体的直播云台曾引发关注(来源网络)
东方网记者李佳敏6月14日报道:昨天,“新内容新模式新机遇”媒体融合背景下的电视视频生态创新论坛在沪举行,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美兰德媒体咨询董事总经理崔燕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信息所所长、中国广电蓝皮书副主任李岚,星空文华国际传媒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曹志高等专家学者相聚一堂,共同探讨媒体融合背景下的电视视频生态创新,成为第23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论坛中的一大亮点。
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智能终端与互联网电视等未来新视听技术飞速发展,推动了媒体融合进入新阶段。媒体高度融合为渠道创新、内容创造等带来诸多新机遇和新挑战。媒体机构创造的PGC(Professionally-generated Content,专业生产内容)加上用户创造的UGC(User-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产内容)共同构建出视频内容的新生态。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在发言时强调,媒体发展创新始终需要“以人为本”:诺基亚被微软吞并后,它的老板弄不明白,诺基亚沿着自身产品逻辑和技术逻辑走得好好的,为何突然间就“轰然倒塌”了。但如果从人的逻辑、人的发展和人的需求角度来看,诺基亚的”倒塌”又变得“顺理成章”起来。当一种更能延伸人类感觉、扩大人类生活半径和对生活掌控力的新产品、新技术横空出世,势必完成替代旧逻辑产物的使命。
喻国明认为,对于传播领域而言,有三个标准可以用来衡量传播是否有价值和未来。不难看出,这些标准均建立在“人”的基础上:第一,它是否增加了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连接性,第二,它是否扩大人的行为和实践半径,第三,它是否使人对复杂社会变得更有把控力。
喻国明发言时不忘给直播点赞,他认为,直播是一种具有广泛市场前景和社会发展价值的传播形态。喻国明说,直播比文字、声音等其他传播形式更具影响力。这种传播形式被第一次“交到”普通人手中,更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性,也激活了人们的传播“能量”,是“革命性”的。
美兰德媒体咨询董事总经理崔燕振则站在传媒从业者的角度,分析了“爆款”的产生。崔燕振认为,今天的时代,是UGC和PGC互相融合的时代。任何一个具有影响力的电视作品,例如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和综艺《朗读者》等,无一不是连接了大屏的PGC还有小屏的UGC,加上社交媒体互动、分享和协作,最终构成了传播的盛况。
崔燕振分析称,在今天,人们对物理介质区别和平台间差异也越来越模糊,每一种传播形态都在释放自己的优势:大屏的高清直播,尤其是智能手机或其他移动客户端对人们视听时间的占有,也从另外一个层面,促使热播综艺、热播剧诞生。
媒体融合背景下的传媒,从连接开始,到激活再到表达,构成了一个全新的传播生态和传播逻辑。崔燕振表示,这些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目前,上海、北京街头巷尾遍布的共享单车,及其后目不暇接的共享业态,都是在连接、激活、分享的传播形态下、在社交、社群和共享的商业模式下推陈出新。
从简单相加到合理相融,每一位从业者,每一个用户都比以往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自由表达和自我决定的权利,也对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崔燕振同时建议,传媒从业者应打破以往仅仅从产品价值链去思考问题的方式,在信息流、消费流和支付流所连接而成的新的传媒经济生态中,找到自己的思路,迸发更多的灵感。